農業供給側改革:促融合,對接資源挖潛力
2016-03-10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6150
核心提示: 我想投資一個循環農業種養項目,怎樣申請到財政補助和政策支持?互聯網+農業會給農村帶來什么變化,能否實現利益直接對接農民
“我想投資一個循環農業種養項目,怎樣申請到財政補助和政策支持?”“‘互聯網+農業’會給農村帶來什么變化,能否實現利益直接對接農民?”“會扶持立體農業和智能農業嗎?”“兩會”期間,網絡上“我有問題問總理”的欄目里,有關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提問占據了農業板塊的“半壁江山”。
從線上到線下,同樣的話題,也成了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農村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怎樣創新?人大代表們正在審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供了思路——通過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此走出一條產出、產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從規劃綱要到現實發展,農村產業融合,已經按下“快進鍵”。
新產業:延伸鏈條拓展功能
“眼看著羊價一路下跌,賣著太心疼。”常海霞聊起自己的創業之路,煩惱比興奮要多那么一點。她是“85后”、裕固族的人大代表,家鄉在甘肅省肅南縣大河灘村。這個西北村落草場繁茂,牧羊是村里的祖業。2014年,常海霞辭掉在銀行的工作回鄉創業。沒想到,養羊的生意一開始就遭到重挫。活羊價格從2014年的30元/公斤,跌到現在只有14元/公斤左右。
“不能搞單一養殖!”常海霞想來想去,覺得應該轉變思路,“在羊肉加工上做文章。”這是她的創業經驗,也是作為人大代表的調研結論。兩會之前,她曾去周邊鄉鎮考察,發現羊肉加工產業做得好的地方,受到羊價下跌的影響較小。如果產品有特色、品牌叫得響,收益還能更高。“一些地方還和經營農家樂結合起來,把養羊做成了循環產業,根本不愁銷。”由此,她認為,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既保障農業收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渠道。
人大代表、重慶市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也有同感。在他看來,促進農村產業融合應該往兩個方向努力。一是發展綠色種植養殖,生產出生態健康的農產品,依靠品質增加附加值。二是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生產項目,做到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經營,依靠效率拉動收益。
但是,延伸產業鏈條,常海霞也有自己的顧慮。“本來打算建一個循環型加工廠,把羊肉、羊血、內臟加工成不同類型的健康食品,但是一算投資嚇了一跳。”常海霞說,產業融合是好,但錢從哪來,還得算筆賬。
“解決錢的問題,要從農村金融服務上找到突破口。”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表示,要滿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未來農村金融服務應該以普惠制為核心,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創新,形成多層次、低成本、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對特色農業、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支持力度。
新業態:農業搭上“信息快車”
上午網上下單,下午配送到家,當天晚上就可以吃到新鮮的農產品。這在許多城市居民眼中,已經不算新鮮事,但對于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的農民而言,乘上“互聯網+”的快車,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以前總覺得‘互聯網+’高高在上,普通農民接觸不到。現在有了本地電商平臺‘大眾民生’,鄉親們種植的蔬菜、水果賣得又多又好,才發現‘互聯網+’離農村并不遠。”在人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團委書記桂千金看來,農村產業融合,亮點在于引入信息新技術,對傳統生產模式、產銷關系加以改造,最終帶動農業提質增效。
眼下,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正深刻影響著現代農業發展,帶動技術、物資、資金、人才等流向農村,催生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電商總數達3.1萬家,涉農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5萬億元。
互聯網+農業”新業態如何落地?人大代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馬瑞強水果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瑞強說,讓農業適應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規模化發展。“如果在農村建立創業園區,幫助農民貸款、為創業青年提供服務,就可以很好地解決農村面臨的產品營銷、技能培訓、物流管理等問題,還可以培養農民的‘互聯網+’意識。”
“除了電商平臺以外,建立農業大數據庫也是‘互聯網+農業’的重要一環。”人大代表、四川省西充縣錦泰專業合作社社長李曉華認為,農業大數據庫建好后,相當于有了信息共享平臺,平臺內包括農產品從生長到制成成品的全部信息,如生長周期、質量檢測報告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使生產流程更加標準透明,能夠更有效地保障農產品的投入和產出,穩定農民增收。
新模式:把更多利益讓給農民
事實上,無論是延長產業鏈,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還是利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未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這也成為代表委員的一致共識。
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認為,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是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三產融合過程中,要讓農民不僅僅賣農產品,而且能夠通過介入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這樣一個產業鏈條,來提升農業自身發展的價值鏈,讓農民從中真正獲得更多的收益。
政協委員、中農發集團董事長劉身利更加關注產業融合的主體之一農業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如何帶動農民共同致富。他表示,目前我國農業企業數量不少,但實力較小、底子薄,農業加工企業與農民利益融合不夠,缺乏股權和產權聯系,市場競爭力不強。要鼓勵和支持企業與農民共建利益共同體,讓農民用股權形式進入企業,共享企業發展利益。
“未來應該探索更加多元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獲得更多產業發展的紅利。”桂千金表示,除了發展訂單農業,讓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穩定購銷關系以外,將來還應探索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把更多的利益讓給農民。
從線上到線下,同樣的話題,也成了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農村一二三產業如何融合?怎樣創新?人大代表們正在審議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供了思路——通過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此走出一條產出、產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從規劃綱要到現實發展,農村產業融合,已經按下“快進鍵”。
新產業:延伸鏈條拓展功能
“眼看著羊價一路下跌,賣著太心疼。”常海霞聊起自己的創業之路,煩惱比興奮要多那么一點。她是“85后”、裕固族的人大代表,家鄉在甘肅省肅南縣大河灘村。這個西北村落草場繁茂,牧羊是村里的祖業。2014年,常海霞辭掉在銀行的工作回鄉創業。沒想到,養羊的生意一開始就遭到重挫。活羊價格從2014年的30元/公斤,跌到現在只有14元/公斤左右。
“不能搞單一養殖!”常海霞想來想去,覺得應該轉變思路,“在羊肉加工上做文章。”這是她的創業經驗,也是作為人大代表的調研結論。兩會之前,她曾去周邊鄉鎮考察,發現羊肉加工產業做得好的地方,受到羊價下跌的影響較小。如果產品有特色、品牌叫得響,收益還能更高。“一些地方還和經營農家樂結合起來,把養羊做成了循環產業,根本不愁銷。”由此,她認為,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既保障農業收益,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渠道。
人大代表、重慶市巴南區委書記李建春也有同感。在他看來,促進農村產業融合應該往兩個方向努力。一是發展綠色種植養殖,生產出生態健康的農產品,依靠品質增加附加值。二是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生產項目,做到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經營,依靠效率拉動收益。
但是,延伸產業鏈條,常海霞也有自己的顧慮。“本來打算建一個循環型加工廠,把羊肉、羊血、內臟加工成不同類型的健康食品,但是一算投資嚇了一跳。”常海霞說,產業融合是好,但錢從哪來,還得算筆賬。
“解決錢的問題,要從農村金融服務上找到突破口。”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王景武表示,要滿足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未來農村金融服務應該以普惠制為核心,推進農村金融服務產品創新,形成多層次、低成本、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大對特色農業、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支持力度。
新業態:農業搭上“信息快車”
上午網上下單,下午配送到家,當天晚上就可以吃到新鮮的農產品。這在許多城市居民眼中,已經不算新鮮事,但對于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的農民而言,乘上“互聯網+”的快車,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以前總覺得‘互聯網+’高高在上,普通農民接觸不到。現在有了本地電商平臺‘大眾民生’,鄉親們種植的蔬菜、水果賣得又多又好,才發現‘互聯網+’離農村并不遠。”在人大代表、江西省貴溪市樟坪畬族鄉團委書記桂千金看來,農村產業融合,亮點在于引入信息新技術,對傳統生產模式、產銷關系加以改造,最終帶動農業提質增效。
眼下,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正深刻影響著現代農業發展,帶動技術、物資、資金、人才等流向農村,催生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電商總數達3.1萬家,涉農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5萬億元。
互聯網+農業”新業態如何落地?人大代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馬瑞強水果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瑞強說,讓農業適應互聯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規模化發展。“如果在農村建立創業園區,幫助農民貸款、為創業青年提供服務,就可以很好地解決農村面臨的產品營銷、技能培訓、物流管理等問題,還可以培養農民的‘互聯網+’意識。”
“除了電商平臺以外,建立農業大數據庫也是‘互聯網+農業’的重要一環。”人大代表、四川省西充縣錦泰專業合作社社長李曉華認為,農業大數據庫建好后,相當于有了信息共享平臺,平臺內包括農產品從生長到制成成品的全部信息,如生長周期、質量檢測報告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使生產流程更加標準透明,能夠更有效地保障農產品的投入和產出,穩定農民增收。
新模式:把更多利益讓給農民
事實上,無論是延長產業鏈,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還是利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未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這也成為代表委員的一致共識。
政協委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認為,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是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三產融合過程中,要讓農民不僅僅賣農產品,而且能夠通過介入農產品加工、農產品銷售這樣一個產業鏈條,來提升農業自身發展的價值鏈,讓農民從中真正獲得更多的收益。
政協委員、中農發集團董事長劉身利更加關注產業融合的主體之一農業企業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如何帶動農民共同致富。他表示,目前我國農業企業數量不少,但實力較小、底子薄,農業加工企業與農民利益融合不夠,缺乏股權和產權聯系,市場競爭力不強。要鼓勵和支持企業與農民共建利益共同體,讓農民用股權形式進入企業,共享企業發展利益。
“未來應該探索更加多元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獲得更多產業發展的紅利。”桂千金表示,除了發展訂單農業,讓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穩定購銷關系以外,將來還應探索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把更多的利益讓給農民。
標簽:
側改革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