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農機化的使命和發展方向
農機化的使命,一是解放人,二是富裕人。所謂“解放人”,一方面,要把農業勞動力向城鎮、非農產業轉移,另一方面,要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讓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工作得更加輕松愉快。所謂“富裕人”,就是要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效益,使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收入不低于二三產業甚至更高。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4年以來,農機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機總動力先后邁上7億、8億、9億、10億千瓦4個大臺階,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6%,比2004年提高27個百分點。2004年~2014年10年間,農業從業人員從3.48億人減少到2.28億人,年均轉移農業勞動力1200萬人;農業生產方式實現由人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由2004年底6006元/人提高到2014年底25586元/人,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892元,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突破萬元大關。農機化對“解放人、富裕人”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后一個時期,農機化面臨的“解放人、富裕人”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在“解放人”方面,美國農業從業人數僅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1.6%,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肉類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卻都居位,是的農產品出口國。日本、韓國2013年農業從業人員占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分別僅為1.9%、4.3%,而我國2014年底這一比例仍高達29.5%,還有大量的農業勞動力需要向外轉移。同時,我國農業還有許多作物(如經濟作物)、許多環節(如產前處理、產后加工環節)、許多區域(如丘陵山區)、許多領域(如養殖業、林果業、設施農業)未實現機械化,即使已經實現機械化的作物、環節、區域和領域(如平原地區糧食播種、收獲),機械噪聲、振動大,農機手工作強度大、易疲勞。在“富裕人”方面,農業勞動生產率仍然遠低于二、三產業,2014年,第二、三產業勞動生產率分別為117647元/人、97464元/人,分別是產業勞動生產率的4.6倍、3.8倍。盡管農民人均收入增幅連續5年高于城鎮居民、連續11年保持較快增長,2014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高達2.92:1。
歷史使命決定努力方向。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機化發展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牢固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向精準化、智能化、化、綠色化、人性化邁進。
精準化。長期以來,我國農機作業精準度不高,種、肥、藥、水過量使用,這與農業機械質量不高有關,也與“有錢買種、沒錢買苗”等傳統觀念有關,造成了巨大環境壓力,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下一步,農機化要由粗放型向精準型轉變,大力研發和示范推廣精量播種、施肥施藥、節水灌溉、糧食干燥溫濕度精準控制、畜禽漁精量飼喂等機械化技術,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經營效益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智能化。從農機生產、使用到服務、管理全過程都將實現由傳統人工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的轉變。機械作業深度、高度、質量、行進速度、農作物產量水分等各種傳感器將相繼研發,互聯網、物聯網逐步普及,機械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機械傳感控制、精準定位自主導航、故障遠程診斷維修、土壤、動植物信息快速獲取解析、生產對象自動識別、畜禽個體行為與健康狀況智能識別、水果自動清選分級包裝技術和農機制造、維修機器人得到廣泛應用,“機器換人”成為新潮流。
化。提高作業效率就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大馬力拖拉機、大喂入量聯合收獲機、病蟲害飛防將得到快速發展,上茬作物收、下茬作物耕、播“一條龍”機械化作業技術將廣泛普及,坡道山地運輸機械、果蔬采摘升降平臺和滑軌裝備將大量應用,平均無故障作業時間將顯著延長,機械可靠性大幅提高。
綠色化。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實現綠色增長是農機化發展的重要方向。非道路用柴油機排放標準由國二向國三、由國三向國四的升級將穩步推進,植保、施肥,作物秸稈、殘膜、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綠色多元化利用機械化,農機節油檢修技術將得到推廣普及,農村有望再現“山青水秀天藍地綠”的美好圖景。
人性化。農機化發展將更加以人為本,那種“解放了耕牛累死人”的傳統低端農機化生產局面將徹底改觀,農業機械設計將更加注重人體工學,動力換檔技術將廣泛采用,儀表盤設計更加科學合理,駕駛室控溫、隔塵、降噪設施更加完備,駕乘舒適性顯著提高,操控農機將變得更加輕松、舒適、簡便、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