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單獨配置信貸規模3800億投向“三農”
中國農業銀行近日發布2015年中報。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該行將服務“三農”作為戰略重點,突出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水利、城鎮化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新增縣域貸款1618億元。聚農E購
農行“三農”業務總監趙忠世介紹,今年在全行信貸規模與上年持平的情況下,農行安排“三農”信貸規模高達3800億元,較上年增長21%。
據了解,從2008年開始,農行就開始按照“三農”貸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3個點的標準,單獨配置“三農”信貸規模,有效保障了“三農”業務的發展需要。
謀創新 緊盯“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明顯加快,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迅速。截至2014年11月底,已有平均種植規模200畝的家庭農場87.7萬家,平均種植規模50畝的種田大戶317萬家,農民合作社126.7萬家。如何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于信貸資金的新需求,迫切需要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
趙忠世表示,“直面新需求,農行這幾年來集中解決了三個問題。,貸款準入問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近幾年隨著規模經營發展而新出現的,要服務這樣一批新的貸款對象,首先要從貸款通道上讓它能夠準入。第二,擔保問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規模大,資金需求量大,擔保難的問題比較突出。農行按照人民銀行、銀監會的政策指導做了一些創新,比如土地經營權抵押,探索利用專業大戶經營土地上的附著物,如大棚、設施等,以及以大型農機具進行抵押。今后還會進一步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等方式。第三,貸款額度問題。我們過去對農民的貸款,單戶額度一般控制在5萬、10萬,高限不過30萬元。但現在有的規模經營主體承包土地達到1萬畝、2萬畝、3萬畝,過去的貸款上限額度滿足不了需求。農行現在明確規定,家庭農場貸款額度可以達到1000萬元。”
面對不斷涌現的“三農”新主體和新需求,農行還研發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貸款、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油茶貸款、農機購置貸款、水利建設貸款、農村土地整治貸款等一系列產品。目前,農行“金益農”品牌下“三農”特色產品已達138項,基本能夠滿足“三農”客戶的金融需求。
從去年7月份開始,農行在金融同業率先出臺性的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農行支持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16.3萬戶,貸款余額317億元。
建機制 三農事業部試點將覆蓋所有縣域支行
對于大型商業銀行如何服務好“三農”這一性難題,農行三農政策與業務創新部總經理馮延成認為,“農行橫跨城鄉兩個市場,機構一半在城市一半在農村,員工也是,那么做好‘三農’業務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制度安排。”
農行于2008年啟動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目前已擴大至19個省20家一級分行下轄的所有縣域支行。截至今年3月末,試點三農事業部的20家分行縣域貸款余額2.35萬億元,較2008年改革試點前增長124%,高于同期全行貸款增幅27.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縣域存貸比由34.7%提高到49.6%。馮延成說,“這20家試點行,收入成本比降低了10%,不良率連續下降,資產回報率1.2%,基本實現了社會責任和商業運作的有機結合,以及‘三農’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在資本管理、信貸管理、會計核算、風險撥備與核銷、資金平衡與運營和考核激勵約束等6個方面實行單獨管理,還對農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實行監管費減免、涉農貸款營業稅優惠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三項扶持政策。
今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準農行將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試點覆蓋到所有縣域支行。馮延成表示,“接下來,將按照總行的要求,把2089個縣域分支機構全部納入事業部管理。”
拓渠道 傳統金融搭上互聯網快車
“互聯網金融依托互聯網、移動通訊及大數據技術,可以較好地解決農村客戶分布廣、筆數多、額度小和使用頻繁等服務難題,在成本控制、風險識別、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對克服‘三農’金融服務問題具有獨到的優勢。”農行農戶金融部總經理常亞峰表示,農行也在將“互聯網+”融入“三農”金融服務。
但常亞峰也認為,目前來看,在農村單純用互聯網模式解決所有的問題是比較困難的,還需要多種形式相結合。目前農行在農村地區正努力構建人工網點、自助銀行、“金穗惠農通”工程機具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四位一體”的服務渠道體系。“農行通過‘惠農通’工程的延伸來提供服務,利用‘卡+平臺+代理服務’的模式,包括生產、生活等金融服務,同時解決支付問題。”
據介紹,農行還研發上線了“E農管家”“銀訊通”“四融平臺”等,并與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合作。其中“E農管家”面向縣域生產流通領域提供電商、便捷支付等服務,把生產商、批發商、農家店和農戶連接起來,實現農村與城市商品的雙向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