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給農業裝上“現代化”翅膀——吉林建設現代農業紀實

   2015-07-17 新華網6300
核心提示: 莽莽長白林海,構筑起糧食生態屏障;密如蛛網的松嫩平原肥沃黑土地,水旱從人,青紗帳般的莊稼田郁郁蔥蔥;科爾沁草地深處,大片濕地孕育出的有機米、健康豆、精品肉、生態魚行銷。
   莽莽長白林海,構筑起糧食生態屏障;密如蛛網的松嫩平原肥沃黑土地,水旱從人,青紗帳般的莊稼田郁郁蔥蔥;科爾沁草地深處,大片濕地孕育出的有機米、健康豆、精品肉、生態魚行銷。

 

  吉林面積不大,但在中國糧食中的地位不可小覷:十余年來,糧食產量連年增加,去年躍居四,糧食單產、人均糧食占有量、商品率等多項指標居。

 

  在豐收的喜悅中,吉林立足自身實際,直面“三農”難題,不斷夯實糧食生產體系,完善產業體系、搞活經營體系,匯聚起傳統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跨越的強大力量,努力做現代農業“排頭兵”。

 

  雙路突圍,夯實糧食基礎

 

  1999年東北糧食“大積壓”,那時吉林糧食產量只有461億斤,而去年,糧食產量達到706億斤,在吉林卻沒有出現賣糧難。

 

  玉米臨儲收購政策,給農業大省提供了“兜底”保障。“一公頃地,一般年景下玉米產量能有兩萬七八千斤,純收入1.5萬以上。全縣農民除去進城打工的外,大致人均耕種一公頃,收入水平能夠保證農民種田的積極性。”產糧大縣榆樹市委書記馮善國給記者算了一筆土地產出賬。

 

  但這個收入,與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作相比,比較效益還不太高。

 

  吉林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將糧食提質增效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著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立足吉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精深加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2000年以來吉林形成近1500萬噸玉米深加工能力,約63%的玉米可以就地消化,生產淀粉、酒精等產品200多種,效益放大。

 

  豐饒而綠色的農、畜、魚產品,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投資吉林農業,為農業提質增效打開新的發展空間。不久前,五百強企業英國聯合農業集團年產30萬噸高端飼料項目投產,企業經理高一告訴記者:“農業企業扎堆在吉林,主要因為可預期的發展潛力。”

 

  目前,國內大型龍頭企業如希望、安邦等在吉林落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503家,其中47家。

 

  地處“黃金水稻帶”,但由于品牌資源零散、市場營銷不足,吉林大米在市場知名度偏低,甚至成為部分省“名米”的原料基地。吉林實施“健康米”工程、設立大米品牌宣傳專項基金、與淘寶戰略合作推行網絡銷售,、營養、好吃的吉林大米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從一產主導到全產業鏈發展,吉林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開始從數量擴張向內涵增長轉變。如今,農產品加工業成為與汽車、石化并重的吉林三大支柱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4500億元,占吉林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

 

  科技入農田,護駕農業效益提升

 

  通榆縣農民曹學軍曾飽嘗“十年九旱”之苦。降水少、蒸發大,通榆近十年年均有效降水值僅為253毫米,而豐水和缺水年份糧食產量差距達到40%。2014年首次使用膜下滴灌技術,曹學軍每公頃單產提高了50%,“擺脫了靠天吃飯,年年都是好年景”。

 

  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節水灌溉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吉林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投入不遺余力,全省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年間增長15%達到近3000萬畝,基本形成節水增效、適應干旱常態化的水利保障體系。

 

  吉林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夯實生產體系,需要科技創新、農業機械化、完善的配套設施作為支撐。

 

  去年,吉林農業生產遭遇春季低溫冷害、夏秋局地干旱。精選優良品種、病蟲害綜合防治、免耕法……多種農業科技的“集成”應用讓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旱田每公頃增產2000斤,災年“逆勢”增產。

 

  “現代農業高產技術組裝配套集成,大大降低了天氣、病蟲害等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保障了農作物良好長勢。”梨樹縣農業局副局長王貴滿說,如果未來3-5年科技“集成”實現全覆蓋,按每公頃增產8000斤計算,梨樹將實現增糧20多億斤。

 

  黑土地是全球都稀缺的資源,吉林投資3億多元,啟動黑土地保護治理試點工程,重點開展保護性耕作、土壤有機質提升等項目建設。

 

  在風沙鹽堿干旱的吉林西部,投資62億元啟動“河湖連通工程”,全域調節統籌水資源,防洪排澇,御旱增糧。生態補水讓這片區域逐漸沙消堿淡,由白變綠,濕地面積恢復700多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平均上升1米以上。過去鹽堿白花花的白城,如今水稻種植面積近200萬畝,未來幾年將達到300萬畝,成為我國新的糧食增長極。

 

  統籌引導,像抓工業一樣做農業

 

  土地家庭承包后,千里沃野被劃成小單元的“百衲衣”,各家分散經營使機械施展不開,政府服務難普及,糧食品質不適應市場銷售,產出打折扣。

 

  吉林戶均耕地1.67公頃,是平均水平的兩倍多,依法、自愿、有償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的底子好、前景大。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分散的生產集約起來,分散的經營合作起來,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吉林深挖糧食增產潛能交出的答卷。

 

  “今年春耕,化肥每噸2370元,比市場價便宜700元;種子每公頃投入700元,比市場價便宜300元,光這兩項就節省投入近30萬元。”榆樹市昌禾農機種植專業合作社經理謝大林經營著3100畝耕地,十分感謝政府對規模經營的扶持。他表示,土地集中連片經營,讓他們在農機上敢投入,新品種、新技術也能應用上,產量比一家一戶種植高出10%。

 

  在榆樹,土地“化零為整”、規模經營帶來了經營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榆樹市農業局局長張學說,當地以合作社托管經營等多種土地流轉方式為現代農業抓手,先后引導成立合作社3200個,經營百畝以上連片土地215萬畝,38.3%的耕地集中連片經營。連片種植后,種植統一、良種推廣、技術入田收益一般提高20%以上。產品標準化,有利于市場銷售,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抵御自然及市場風險能力更強,弱質農業在規模經營中搭上了現代化快車。

 

  目前,吉林省已有24%的耕地流轉到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手里。

 

  支持政策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2014年,我們探索和創新農機購置補貼方式,重點圍繞產糧大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薄弱環節,敞開補貼。”吉林省農業委員會主任李國強說,支持補貼資金13億元,其中不少于30%用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未來,吉林還將進一步有序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強土地流轉管理與服務。目前,吉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8%,排前列。

 

  另一項工作在全省正有序展開:品牌打造。

 

  好產品要賣出好價錢,除了引導農民樹立市場觀念外,政府的助力必不可少。去年開始,吉林省政府設立“大米基金”,鼓勵生產者到各地設立大米直銷店,開展推廣促銷活動。目前全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已達42件,農產品有“名”“姓”,有利于市場銷售和現代農業的建設。

 

  東部的人參等山貨開發,西部的雜糧包裝,中部的玉米、水稻等優質農產品的深加工、打品牌,使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與市場的距離越來越近,農業效益穩步提高。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吉林農民人均純收入已躍居11位。

 
標簽: 翅膀 農業 現代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