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禁燒出妙招
2015-06-26
安徽日報農村版6340
核心提示:“三夏”期間,秸稈禁燒再一次成為廣大干群關注的焦點。 4月初,省農委就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推進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如今夏收已經結束,記者走訪鳳臺、阜南等地發現,受地域差異影響,各地全量還田各出妙招,不盡相同。
“三夏”期間,秸稈禁燒再一次成為廣大干群關注的焦點。 4月初,省農委就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推進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如今夏收已經結束,記者走訪鳳臺、阜南等地發現,受地域差異影響,各地全量還田各出妙招,不盡相同。
6月18日上午,鳳臺縣大興集鄉后王村,水稻插秧機正在田地里輾轉騰挪。 “我們全鄉4000畝的小麥秸稈都是全量還田。 ”鄉農技站站長李剛向記者介紹,今年當地機插秧的耗時和往年燒掉秸稈后的進度相當,“這全都依仗還田技術上的新突破。 ”
“去年年試點全量還田時,是用收割機低茬粉碎后再旋耕一遍的方式。 ”當地機手王玉虎說,因為限茬,這種操作手段對機手來說要求較高,收割的速度自然放慢。今年,他們改用高茬收割后直接粉碎滅茬再旋耕兩遍的模式,“鄉里補貼了滅茬30元/畝的費用,對農民來說成本沒有增加,但是作業速度卻比去年快了近一周時間。 ”
“旋耕兩遍是為了讓秸稈與土壤充分融合。 ”李剛告訴記者,兩次旋耕的過程中還要給田地放一次水,加速秸稈腐爛,插秧之后再把水排干凈。“如果不排水,秸稈會釋放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影響水稻根系生長,導致產量下降甚至死苗情況發生。”他說,全量還田的地塊在田間管理時,每畝還要增加5-10公斤的尿素用量,以便調節土壤氮、碳比重,加快秸稈腐爛速度,“我們以村民組為單位,對全鄉范圍進行了技術指導,因此并沒有發生其他地方反映的死苗、僵苗現象。 ”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在皖北旱茬地區,由于土壤含水量不足,旋耕后小麥秸稈全量還田易導致腐爛較慢。“今年皖北部分地區就出現了旋耕時,去年還田秸稈還未腐爛的情況。 ”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粉碎不徹底,再加上土地沒有休整期,“今年不少地區開始試行板茬直播。 ”
在阜南縣許堂鄉,富友農機合作社今年就試行了幾千畝地的板茬直播。 “去年受粉碎裝置影響,還田效果并不理想。 ”理事長韓于喜對記者說,去年他們裝配的粉碎機都是單刀片,今年經過改裝后,配置了雙刀片的粉碎機,不僅粉碎效果好,拋灑覆蓋的距離也由1米變成了2米,“這避免了直播玉米時種子無法扎根的情況。 ”
記者采訪發現,在當地全量還田比打捆離田更受農民歡迎。 “打捆的弊端是工序太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結。 ”韓于喜向記者介紹,收割后的小麥秸稈先要用摟草機集中,然后再打捆,為了節約成本,很多農民都選擇大型打捆機,一捆秸稈重量五六百斤,最后要動用叉車搬運,“一塊地被這么多大型設備重復碾壓,如果土壤濕度過高,板結就在所難免。 ”他說,當地已經有部分農民反映,即使明年政府繼續“買單”,他們也不愿意讓秸稈打捆離田。
“今年縣農機局已經認可了我們板茬直播的模式,準備明年在全縣推廣。 ”韓于喜認為,無論是皖北還是皖南,只要技術手段處理得當,全量還田都是農民的“上上之選”,“不僅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產量,也為秸稈謀得了最便捷的出路。 ”(摘自:安徽日報農村版 15-06-23)
6月18日上午,鳳臺縣大興集鄉后王村,水稻插秧機正在田地里輾轉騰挪。 “我們全鄉4000畝的小麥秸稈都是全量還田。 ”鄉農技站站長李剛向記者介紹,今年當地機插秧的耗時和往年燒掉秸稈后的進度相當,“這全都依仗還田技術上的新突破。 ”
“去年年試點全量還田時,是用收割機低茬粉碎后再旋耕一遍的方式。 ”當地機手王玉虎說,因為限茬,這種操作手段對機手來說要求較高,收割的速度自然放慢。今年,他們改用高茬收割后直接粉碎滅茬再旋耕兩遍的模式,“鄉里補貼了滅茬30元/畝的費用,對農民來說成本沒有增加,但是作業速度卻比去年快了近一周時間。 ”
“旋耕兩遍是為了讓秸稈與土壤充分融合。 ”李剛告訴記者,兩次旋耕的過程中還要給田地放一次水,加速秸稈腐爛,插秧之后再把水排干凈。“如果不排水,秸稈會釋放一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影響水稻根系生長,導致產量下降甚至死苗情況發生。”他說,全量還田的地塊在田間管理時,每畝還要增加5-10公斤的尿素用量,以便調節土壤氮、碳比重,加快秸稈腐爛速度,“我們以村民組為單位,對全鄉范圍進行了技術指導,因此并沒有發生其他地方反映的死苗、僵苗現象。 ”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在皖北旱茬地區,由于土壤含水量不足,旋耕后小麥秸稈全量還田易導致腐爛較慢。“今年皖北部分地區就出現了旋耕時,去年還田秸稈還未腐爛的情況。 ”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造成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粉碎不徹底,再加上土地沒有休整期,“今年不少地區開始試行板茬直播。 ”
在阜南縣許堂鄉,富友農機合作社今年就試行了幾千畝地的板茬直播。 “去年受粉碎裝置影響,還田效果并不理想。 ”理事長韓于喜對記者說,去年他們裝配的粉碎機都是單刀片,今年經過改裝后,配置了雙刀片的粉碎機,不僅粉碎效果好,拋灑覆蓋的距離也由1米變成了2米,“這避免了直播玉米時種子無法扎根的情況。 ”
記者采訪發現,在當地全量還田比打捆離田更受農民歡迎。 “打捆的弊端是工序太多,容易造成土壤板結。 ”韓于喜向記者介紹,收割后的小麥秸稈先要用摟草機集中,然后再打捆,為了節約成本,很多農民都選擇大型打捆機,一捆秸稈重量五六百斤,最后要動用叉車搬運,“一塊地被這么多大型設備重復碾壓,如果土壤濕度過高,板結就在所難免。 ”他說,當地已經有部分農民反映,即使明年政府繼續“買單”,他們也不愿意讓秸稈打捆離田。
“今年縣農機局已經認可了我們板茬直播的模式,準備明年在全縣推廣。 ”韓于喜認為,無論是皖北還是皖南,只要技術手段處理得當,全量還田都是農民的“上上之選”,“不僅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產量,也為秸稈謀得了最便捷的出路。 ”(摘自:安徽日報農村版 15-06-23)
標簽:
秸稈禁燒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