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里的麥子黃了
趙書文說,這幾天,麥子慢慢進入了成熟期,他家也割了一些在院子里晾曬著,由于打麥機有些短路,他才準備給供電所打電話請求幫忙維修,所里的職工就上門走訪用電情況了。供電所員工武建康等人幫助趙書文把打麥機抬出室外,進行檢查、調試,發現是機子里的一處電線被老鼠咬壞了,他很快對破損的電線進行了修復。
武建康介紹說,由于秦嶺山里的地大都在山梁里,每年麥子成熟時,不能夠大面積機械化收割,群眾都是自己鐮刀收割,收回來后再用打麥機加工、脫粒。為了保障群眾搶收夏糧,商丹客戶服務分中心組織基層16個供電所成立了“三夏”保電宣傳服務隊,走進農家,深入田間地頭、麥收一線,及時了解群眾用電需求,給群眾宣講用電常識,解決用電問題。他們還為群眾義務檢修線路,調試脫麥機,確保群眾顆粒歸倉,“三夏”用電無憂。
看著又呼呼運轉起來的打麥機,趙書文高興地咧著嘴連聲說“寮太、寮太。”今年43歲的趙書文是村醫,兩個孩子都上了大學,他和愛人在家里開設診所,同時還種了一畝多地,平常種些小麥、玉米等。趙書文說,他十三四歲的時候就跟著家里人一起干活,種莊稼,每年收割小麥的時候最麻煩。他說,那時候每年收割回的麥子麥子得用連枷打,要么用牛套碌碡碾,費事費力氣。而且村子里只有兩個打谷道場,為了早一刻把小麥搶收回來,大家晝夜輪換作業。就這樣,每年還有不少人家的麥子不能及時脫粒,出了芽,成了不能吃的廢品。一年辛勤勞作到頭,麥子卻發芽,群眾心疼不已,欲哭無淚。
后來村子里有了一臺柴油機帶動的打麥機,這打麥機又笨又笨,需要七八個人抬。為了能早日打出新麥,群眾排隊蹲守,爭搶打麥機。然而這柴油機打麥機經常容易壞,柴油又不好買,還是不方便。
再后來村子里通了電,有幾戶買了電動打麥機,但是村子里的電壓不穩,最多只能同時帶動兩臺打麥機同時用。雖然方便了不少,但是還是得要排隊。再后來,電力部門給村子里增加了三個布點,并進行了農網升級改造。群眾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借著農機惠農下鄉補貼的好政策,幾乎每家都買了打麥機,隨時把收割回來的麥子都可以打出來。“以前麥子收割季節需要全家老少上陣苦干半個月,現如今,麥子隨割隨打,從前一家人干的活現在一兩個人就能干。電力升級真是方便了咱老百姓。”趙書文高興地說。
楊斜鎮峪明村的趙科喜老人正和老伴在地里割麥子,大片的麥子麥浪滾滾,豐收在望。看到武建康等人來詢問他的用電需求,并宣傳用電知識。63歲的老人高興地說:“服務到位得很,今年又是豐收年。你們老宣傳用電,家里也有宣傳畫,我都記著呢。”趙科喜老人說,他四個兒女都在外打工,只留下他和老伴在家收麥就夠了。“現在電力保障到位,服務又好,以前收麥是龍口奪糧,現在有了電力的大力扶持,咱年年都是豐收年。”趙科喜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