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職業化農民模糊"誰種地" 農村生產關系稍然生變

   2015-06-03 半月談5350
核心提示: 職業化農民的產生,讓誰是種地者的概念模糊化了。一些村民不種地,通過讓渡土地經營權獲得固定租金,同時還能受雇于職業化農
      職業化農民的產生,讓“誰是種地者”的概念模糊化了。一些村民不種地,通過讓渡土地經營權獲得固定租金,同時還能受雇于職業化農民,獲得一定的勞動收益。租地耕作的職業化農民賺取經營土地獲得的差價,卻拿不到政府發放的種地補貼。村民是土地名義上的主人,通過租地方式獲得經營權的職業化農民,一定意義上成了打工者;而職業化農民如果雇傭村民為自己勞作,則又形成另一層雇傭關系。農村的生產關系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這一變化,在江蘇省啟東市南陽鎮光明村表現得十分明顯。光明村村民曾經靠經營大棚蔬菜致富,但這并沒能阻擋村民外出的步伐。一代一代村里人往外流失的同時,一批一批外地人前來租地耕作。地沒有荒,種地的人,卻換了。

      傳統農民去哪了

      滾滾長江從上游帶來大量泥沙,到了喇叭形的寬闊江口沉積下來,年復一年,逐漸形成了一塊又一塊的沙洲。沙洲在不斷延伸,沙洲與沙洲、沙洲和大陸相連,大陸不斷向外延伸,就逐漸形成廣袤肥沃的沙地,啟東便是這塊沙地中最年輕的一塊。1928年設縣時,以“啟吾東疆”之意,命名為啟東縣,1989年撤縣建市。

      光明村地處南陽鎮最東部,距離廣袤的黃海直線距離不足10公里。一年四季的景色,因農作物的更替和成長發生顯著變化。方正的耕地周邊,點綴著橫平豎直的村落和道路。

      5月7日,晴,暖暖的春風,拂過正醞釀豐收的大地,油菜籽已經很飽滿,大片的麥子正在悄悄泛黃。目前還沒到收獲時節,大型農機這些天仍然“躺”在倉庫里“無事可干”。面對即將到來的夏收,52歲的曹燕飛顯得心事重重。

      “今天本來想找3個人打藥水,找了半天,只有一個人愿意來。”黝黑的曹燕飛無奈地說。愿意攬這份活的是位60歲的男性村民,一上午用機動噴霧器打了56桶水,下午還得接著打。“按桶付錢,每桶4元,他一天能賺兩三百元。”曹燕飛說,打藥水是為防止小麥患赤霉病,沒人打水,小麥很可能發病。

      曹燕飛和59歲的袁洪興是當地的種田大戶,兩人合伙種地230多畝,其中有100畝在光明村。“打藥水要人工,種西瓜要人工,摘豌豆同樣需要人工。”袁洪興說,摘豌豆時最多每天要雇傭200多人,但現在人越來越難找了,“種田人越來越少,農民越來越老,光靠機械化,也不行啊”。

      種地的農民都去哪了?光明村黨總支書記包湯兵算了一筆賬:全村1105戶,2475人,有1000多人常年在外,其中近一半出入建筑工地,做木工、泥工、鋼筋工等,干的都是力氣活。“這些年,我們村每年都有十七八個孩子考上大學,幾乎沒有回轉的,‘農’字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

      光明村18組村民組長陸冠球也掰著手指頭數給記者聽:“我們組共98人,正好有一半人在外。經商13人,工地打工21人,企業上班13人,海邊養殖2人。”和全村的情況一樣,18組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光明村老支書袁兵今年59歲,是18組種地人中最年輕的。“10年以后,還會有多少人種地?那時候我估計也種不動了。”袁兵說。

      出去打工的農民還會回來嗎?“那些在工地打工的,過了60歲肯定回來,因為工地不會再雇傭他們。回來后他們肯定會種地,只是‘白相相’地休閑種,不會以此為謀生手段。”袁兵說,那些在鎮上、城里買了房子的村民,肯定不會回來種地了。

      陸冠球又掰著手指頭數了數:“我們組一共有13個人在匯龍鎮(啟東市政府所在地)、近海鎮、南陽鎮買了房子。他們基本上在哪里做生意,就在哪里扎根了。”

       職業化農民登臺亮相

      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大部分農村勞動力正逐漸離開土地和農業,轉變為城市非農勞動者,其余的小部分則轉化為新型職業農民。這樣的職業農民將保持較低的數量規模,并逐步脫離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狀態下的生產生活方式。但總體而言,我國的農民職業化水平仍然非常低。

      光明村共3900畝耕地,其中1000多畝托管給了5個職業化農民。除了本地的袁洪興和曹燕飛托管的100畝地外,其余均被來自連云港的外地人托管,均以種糧為主。

      袁洪興和曹燕飛原來是附近農場的職工,兩人合伙種地10多年。與外地人相比,他們的耕作更精細。“外地人許多時候是粗放型的,大量使用化肥,土地容易板結。我們是輪換使用有機肥和化肥,更注意保護土壤肥力。鄉里鄉親的,把土地種壞了會被人家說的,外地人卻可以不在乎,拍拍屁股就走人。”袁洪興說,收成正常的話,每畝每年能賺1500元。10多年的種糧大戶,顯然已經掙了不少錢,但袁洪興樸素如常,頭發上沾滿灰塵,手上滿是老繭,似乎生活并沒有多少改善。

      “當然有改善了,房子蓋得比別人大,家電比別人家齊全……農民還能圖啥?”袁洪興為自己辯解。但他們顯然不會理財,手頭有多少錢,都是一個糊涂數。每次給農戶發租金或工資,也是兩人各掏一半,從不記賬。

      “每年最開心的是什么?年底數錢嗎?”“數錢?拿到錢就要考慮來年怎么投資,根本沒想過存起來或者怎么花。”袁洪興似乎對掙多少錢沒啥感覺,只是一輪又一輪地往土地里投入。開心的事不多,擔心的事倒不少。“種地靠天收,什么時候能不操心呢?每年收麥子的時候,我們這里是梅雨;玉米收獲時,經常刮臺風。”袁洪興嘆了口氣,“農民啊,就是勞碌命!”

      “他們的確掙了點錢,但我真的不羨慕。”包湯兵笑著說,如果他不是光明村黨總支書記,寧愿到企業打工或做做零活,也不愿以種地為生。“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袁洪興他們還在地里轉悠呢。”

      對于外來戶潘廣時來說,操心的事更多了。當年為了躲避計劃生育管理,他攜愛人和女兒到啟東種地為生,至今已有15年。托管了1000多畝耕地,其中有600多畝在光明村。“去年在海復鎮安東村種的西瓜,長得挺不錯,可最后基本上給偷光了,都不知道找誰去理論。”潘廣時一臉無奈地說,“原本打算每家每戶送兩個……今年,我在那里種了麥子。”

      種地者誰

      傳統農民逐步退出,職業化農民逐漸成為種地主力,暫時解決了無人種地的問題,維持著一種平衡,但很多問題也開始顯露出來。

      出租土地的農民不種地,卻照樣拿著的補貼。潘廣時說,土地的租金這幾年一直在長,如果單獨與農戶簽約,零碎的土地每畝年租金在400元左右,如果村里將土地歸攏成片出租,租金就可能上升到600元甚至800元,但種地的他卻拿不到補貼。面對一些村民可能繼續提高地租,南陽鎮有一個不成文的說法,托管大戶可以與農民協商,理由就是村民已經拿到補貼。但潘光時依然郁悶:“前幾年我種的小麥遭遇臺風,上級財政發放的小麥補貼,照樣打到了土地承包戶賬上,我分文沒有。種地人不享受補貼,不種地的人卻因天災而拿補貼,這不公平。”

      死人有耕地,活人卻沒田。“這一問題現在很突出,很多人戶口在農村,卻沒有責任田,因為沒地可分。”包湯兵解釋說,政策規定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承包權30年不變,這是高壓線,沒人敢碰,“在我們村,1990年9月30日以后出生的人至今沒有責任田,這樣的村民有355位。”

      第二輪土地承包時,由于種地收益有限,一些農民不想繳納稅費,耕地撂荒嚴重,也因此成就了勇于冒險的種糧大戶。還有些農民選擇外出打工或經商,明確提出不要責任田。光明村18組的劉鑫星兄弟三人,放棄了名下的10畝承包地,一起外出創業。如今,看到責任田不僅有補貼,還有固定的租金,他們很想要回來。

      “每個村民小組,都有5戶以上的人家提出調整土地承包權。我們不知道如何是好,這個問題很麻煩。”包湯兵說,1998年農村集體土地確權時,那些農民拋棄的田畝,明確當時誰種就歸到誰名下,這樣的地約占30%左右。“如果能夠5年或10年進行一次微調,矛盾就不會這么突出了。”袁兵說。

      顯然,職業化農民的產生,讓“誰是種地者”的概念模糊化了。一些村民不種地,通過讓渡土地經營權獲得固定租金,同時還能受雇于職業化農民,獲得一定的勞動收益。租地耕作的職業化農民賺取經營土地獲得的差價,卻拿不到政府發放的種地補貼。村民是土地名義上的主人,通過租地方式獲得經營權的職業化農民,一定意義上成了打工者;而職業化農民如果雇傭村民為自己勞作,則又形成另一層雇傭關系。農村的生產關系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啟東市農委黨委書記施建偉說,以后種地的人未必是農民,他們還可能是市民、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既可源自傳統農民,也可源自非農產業中有志于農業的人。只要對種地感興趣,或者認為農業值得投資,完全可以像上班一樣來種地。而農民則可以憑借其身份,將土地視作一種資產,并且是一種可以增值的資產。果真如此的話,未來的農村管理就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但具體完善什么?怎么完善?基層還沒有太多考慮,記者也一時想不清楚。

      南陽鎮黨委副書記陸健有另一個擔心:“當外地承包戶成為某個村子的種地主力時,他們就可能提出新的利益訴求,甚至壟斷村里的發言權,村集體和村民的聲音就會很弱,農民的利益就會受到影響。”的確,當“土地保姆”成為主人,原來的農民還是農村的主人嗎?那時候,地肯定會有人來種,但種地的人是誰、什么是農民、農村是什么,估計都得重新定義了。(記者 朱旭東)

 
標簽: 職業農民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