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5-05-27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7160
核心提示: 長江中下游是我國油菜的重要產區。近年來,按照農業部分區域開展增產模式攻關的部署和要求,湖北省農業廳會同湖南、江西、江
長江中下游是我國油菜的重要產區。近年來,按照農業部分區域開展增產模式攻關的部署和要求,湖北省農業廳會同湖南、江西、江蘇、四川等省農業部門加強協作、聯合攻關,傅廷棟院士和官春云院士等專家團隊全程參與、精心指導,在油菜品種選育、機械作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早熟三高”品種選育取得新突破。長江中下游稻稻油三熟制地區,選育生育期短、產量高、品質好的油菜品種是增產模式攻關的著力點。華中農業大學與武漢聯農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選育出早熟優質油菜品種圣光127,2014年通過湖北省審定。該品種為半冬性甘藍型雜交油菜,符合雙低標準,含油量45.8%,為中下部分枝類型,抗倒性較強。生育期205天,比普通油菜品種短40天左右,區域試驗畝產可達200公斤,適于稻稻油三熟制地區種植。此外,華早291、420等早熟組合在湖北、湖南等地表現較好,有望通過審定。
二是機栽機收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果。解決油菜機栽機收率低的問題,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益的關鍵。專家研發的油菜毯狀育苗機械移栽技術,不僅秧苗盤根成毯、密度高、矮健,符合機械移栽的要求,而且實現了取苗、攜帶、脫苗、入土、栽插、覆土、澆水一體化作業,移栽效率高,每天可栽30-40畝,是人工移栽的60倍。通過對聯合收割機進行技術改進,將油菜收獲損失率控制在8%,作業效率每小時可達5畝。
三是高產模式示范取得新進展。湖北省集成組裝了油稻稻、油菜-中稻-再生稻、綠肥油菜-雙季稻高產栽培等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江西省開展了稻油區機械開溝免耕直播機收、稻油區機械精量播種收獲、稻稻油區機械開溝直播機收、棉地套播(套栽)機收、旱地翻耕直播機收等不同技術模式示范。江蘇省開展的稻油周年增產技術模式,不僅實現了兩季創高產,而且種地養地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四是合作聯動工作機制取得新成效。各地積極探索農科教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機制,合力推進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湖北省采取專家帶團隊、課題帶經費的辦法,農業部門與專家聯合開展萬畝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并舉辦機械直播大比武活動,有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同時,長江中下游五省開展省際間聯合攻關,在品種選育改良、栽培模式創新、配套機械研發等方面,加強技術交流,組織現場觀摩,加快成果轉化,實現了人才、信息、技術等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油菜綠色增產模式攻關上層次、上水平。
一是“早熟三高”品種選育取得新突破。長江中下游稻稻油三熟制地區,選育生育期短、產量高、品質好的油菜品種是增產模式攻關的著力點。華中農業大學與武漢聯農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選育出早熟優質油菜品種圣光127,2014年通過湖北省審定。該品種為半冬性甘藍型雜交油菜,符合雙低標準,含油量45.8%,為中下部分枝類型,抗倒性較強。生育期205天,比普通油菜品種短40天左右,區域試驗畝產可達200公斤,適于稻稻油三熟制地區種植。此外,華早291、420等早熟組合在湖北、湖南等地表現較好,有望通過審定。
二是機栽機收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果。解決油菜機栽機收率低的問題,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種植效益的關鍵。專家研發的油菜毯狀育苗機械移栽技術,不僅秧苗盤根成毯、密度高、矮健,符合機械移栽的要求,而且實現了取苗、攜帶、脫苗、入土、栽插、覆土、澆水一體化作業,移栽效率高,每天可栽30-40畝,是人工移栽的60倍。通過對聯合收割機進行技術改進,將油菜收獲損失率控制在8%,作業效率每小時可達5畝。
三是高產模式示范取得新進展。湖北省集成組裝了油稻稻、油菜-中稻-再生稻、綠肥油菜-雙季稻高產栽培等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江西省開展了稻油區機械開溝免耕直播機收、稻油區機械精量播種收獲、稻稻油區機械開溝直播機收、棉地套播(套栽)機收、旱地翻耕直播機收等不同技術模式示范。江蘇省開展的稻油周年增產技術模式,不僅實現了兩季創高產,而且種地養地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四是合作聯動工作機制取得新成效。各地積極探索農科教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機制,合力推進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湖北省采取專家帶團隊、課題帶經費的辦法,農業部門與專家聯合開展萬畝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并舉辦機械直播大比武活動,有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同時,長江中下游五省開展省際間聯合攻關,在品種選育改良、栽培模式創新、配套機械研發等方面,加強技術交流,組織現場觀摩,加快成果轉化,實現了人才、信息、技術等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油菜綠色增產模式攻關上層次、上水平。
標簽:
油菜機收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