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農業專家非洲大地寫傳奇
熱科院選育的大棚禮品西瓜長勢良好,在剛果(布)受到廣泛歡迎。(本版照片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提供)
剛果(布)白天太熱,專家們經常夜間澆菜。
600多年潮漲潮落,鄭和船隊到訪東非的傳奇尚未走遠,中非合作交流的新故事又譜新篇—“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再次把中非的命運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的鄭重承諾,打造“中非合作升級版”的高瞻遠矚,無疑會將中非拉得更近,聯系得更緊。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在“中非友誼”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上,海南也刻上了重重的印記,特別是雙方在熱帶農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正迸發出勃勃生機。海南農業科技人員在非洲大地上的辛勤耕作,正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傳奇。
我省援非農業專家帶領剛果(布)農民雅克走上致富路
帶著5個孩子,沒有一分耕地,連穩定的住所都沒有。雅克全憑力氣在港口、車站、碼頭打工,主要是扛水泥袋等體力活。
中國援建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項目啟動后,雅克一家被聘為工人,雅克也帶著妻子和5個孩子住到了中心。
在示范中心工作一段時間后,勤勞聰明的雅克很快掌握了種植技術,中心也允許他在基地開辟了兩分地種冬瓜,就這兩分地冬瓜(當地一個冬瓜120元人民幣)每年可以為雅克帶來近1萬元人民幣的收入,加上他在中心工作的工資,雅克一家迅速富裕起來,隨后他又將種植規模擴大到了半畝地。現在,雅克一家買了車買了房,還雇了司機,每天接送孩子上學。
4年來,熱科院先后派出11名專家常駐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培訓剛果(布)技術人員和農民200余人,篩選出適種優良蔬菜品種53個,高產抗病木薯品種3個。
通過技術和新品種示范,示范中心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業科技進步,每年還為剛果(布)增加鮮木薯(糧食)200噸、蔬菜11噸、肉類14噸,雞蛋4噸。
根據規劃,未來剛果(布)將種植中國新品種木薯5萬公頃,每年可增加鮮木薯67.5萬噸,能解決相當一部分人的糧食供應,增加就業崗位3000個。
小熱區走上國際舞臺“海南影響”撒播非洲
海南是中國的大熱區,卻是的小熱區。利用援非農業項目,憑著熱帶農業科技的推廣和傳播,海南小熱區走上了國際大熱區的舞臺,并影響著大熱區的農業發展。
這段時間以來,3月初從非洲剛果(布)回國的李漢豐一直沉浸在與非洲人民難舍的離別情緒中,他手機里保存著許多在非洲工作、生活的相片,時不時翻出來看看。
“這是馬歇文,一個很勤勞的非洲女子,她對農業示范基地的感情最深,甚至放棄愛情選擇留在基地工作;這是雅克和他的孩子,離開時,小朋友追著車邊跑邊向我們告別,弄得我們挺難受的。”李漢豐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品種資源研究所專家,2014年,他作為第三批援非專家,被派遣到中國援建剛果(布)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近一年,和當地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這幾年,我們在示范中心舉辦各類熱帶農業技術培訓班30期,包括熱帶農業新技術、天然橡膠種植與加工技術、木薯生產與加工技術、腰果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控等。”熱科院品資所研究員陳松筆介紹,這些在海南已得到廣泛應用和實踐檢驗的熱帶農業科技,對提升非洲農業生產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擴大了海南在非洲的影響。例如,肯尼亞學員Lucymimano女士,在接受培訓后,把海南香蕉組培技術引進肯尼亞,并建起了肯尼亞的香蕉苗組培繁育中心。
“小西瓜,大外交。”陳松筆告訴記者,中心培育的小型禮品西瓜,如熱研黑美人、綠美人、熱研新秀等,是剛果(布)搶手的禮物。在中心示范項目推廣建設的過程,剛果(布)總統薩蘇、農業部部長和其他官員,多次到中心參觀、指導。
“我們從國內引進了哈密瓜、洋香瓜、冬瓜、辣椒、空心菜等24類60多個品種。”負責蔬菜項目的熱科院品資所專家黨選民很是自豪,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終于收獲累累碩果,在剛果(布)這片熱土上種出來的瓜菜產量高、品質優。比如西農八號西瓜,平均單果重6.4公斤,每公頃產量5.7萬公斤,含糖量高達11%。剛果(布)國內的官員,都以得到示范中心送去的瓜菜禮品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