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義務修農機 一干30載
退伍老兵村里修農機
李振松說自己是個老兵,上世紀七十年代風華正茂的他參軍入伍,在部隊上勤勤懇懇,多次參加重點工程建設和搶險救災任務,多次受到所在部隊的表彰獎勵。1978年他退伍回鄉,因為他的聰明能干和高學歷,被任命為當時大隊的一名拖拉機手,在繁重的駕駛工作之余,他潛心自學了內燃機、拖拉機等維修技術,經過不斷的實踐摸索,很快掌握了一手精湛的維修技術,成了農機維修方面的行家里手。
李振松說他印象最深的是1989年村里個購買手扶拖拉機的村民李世華,剛買回來不久的新車在一次耕地時熄了火再也發動不起來,一籌莫展的李世華個想到的就是修農機的好手李振松,風風火火趕來的李振松二話不說就仔細檢修起來,一會兒工夫,原本趴了窩的拖拉機就歡快地響起來。
一傳十、十傳百,從此但凡村民的農機出現故障,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他也是有求必應,有找必到。特別是農忙時節,碰上村民找他維修,他撂下自己的農活,先給村民維修農機,不少村民感到過意不去,有的給錢,有的送東西,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面對譏諷一干就是30年
對于他的這種做法,時間一長,村里也有這樣那樣的議論,有的說他“傻”、“呆”,有人說他圖虛名,對此他都淡然一笑置之,看著維修回來滿身油污的他,當初妻子和兒子也是不理解和埋怨他。更有細心的人給他算了一筆賬,他每年給村民維修農機60多臺次,僅就基本的維修費和誤工兩方面,每年就損失好幾千元,幾十年下來,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對于以上種種說法,他說:群眾有困難找你,是看得起你,心中有你,群眾的困難解決了,我的心里也就舒坦了。
說起李振松這些年義務維修的事,他的妻子最難忘的是去年一個冬日的晚上,本村村民沙明東販運蔬菜途中行至山周附近,農用三輪車出現故障,手足無措的時候,就給李振松打了電話,正在吃晚飯的他二話沒說就帶上維修工具騎上摩托車出發了,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看到丈夫渾身油污幾乎凍僵的雙手,妻子一陣陣心疼,也由當初的埋怨變成了理解和支持,就這樣李振松義務為村民維修農機,一堅持就是30年。
電話號碼出現在政務欄上
2012年,村民驚奇地發現李振松的電話號碼出現在本村的政務公開欄上,原來李振松為了方便村民時間能聯系上他,就把自己的號碼公布于眾,成了下河山村政務公開欄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近幾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村里又添置了十多臺大中型農機,李振松與時俱進,自學了大型農機的維修知識,更堅定了他義務維修農機的信心。農機的生命在于保養,李振松在義務維修的同時。主動向村民普及農機的保養知識,也受到了村民的歡迎。
回首三十年的義務維修之路,面對種種褒揚,李振松在釋懷之余更多的是感慨:“我要把維修技術無償地奉獻給群眾,在義務維修這條路上,我是一個永不退伍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