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年底安徽土地流轉面積3393.14萬畝
春節剛過,皖北小麥田管就忙了起來。在界首市,農民們正在忙著給返青的小麥除草、追肥。“今年冬小麥規模經營面積達18.5萬畝,占全部小麥種植面積近四成,帶動了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普及運用。”2月27日,界首市農委副主任李超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已有379家家庭農場和724家示范家庭農場,土地流轉率75%以上。
資料圖
像界首一樣,不斷提高規模經營水平,增強了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了現代農業發展步伐。記者從省農委獲悉,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土地流轉面積3393.14萬畝,其中耕地2541.7萬畝,約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41.09%,比上年同期提高近9個百分點。
為確保土地流轉健康平穩發展,全省13個市和80%的縣(市、區)相繼出臺具體的扶持和規范政策,對土地流轉給予資金支持,90%以上的鄉鎮和村建立服務站和服務點。
在推動土地流轉中,各地堅持尊重農民意愿、尊重經濟發展規律,把防止“非農化”作為改革底線,嚴格規范流轉行為,加強流轉用途管制,建立風險防范機制,確保規范有序流轉。同時,還創新適度規模經營方式,土地托管、土地信托、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既提高農業經營效率,也促進農民增收。
適度規模經營,提高了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推動了科技應用。我省大力實施小麥高產攻關計劃,適用技術應用到位率提升,半冬性小麥種植面積占83.9%,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去年,我省糧食總產683.2億斤,比上年增長4.2%,實現歷史性的“十一連豐”。在總播種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綜合平均單產343.5公斤/畝,比上年增長4.1%,由的第21位上升到19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成為土地流轉骨干力量。統計顯示,土地流轉中有60%轉給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農民合作社等,80%用于糧食生產,流轉合同簽訂率達95%以上,有效保障了農民利益。規模經營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業比較效益。據測算,全省經營100畝以上糧食種植大戶的勞動生產率是普通農戶的3倍,投資回報率比分散經營約高5個百分點。由此帶動了土地租金提高,農民流轉意愿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