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離可為整飭發展環境提供鏡鑒
以中國市場規模和產業規模而論,上述報道所指稱的知名企業的某個中國工廠或分支撤離中國——即使是同時撤離,并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在經濟一體化的客觀環境中,市場再大、產業規模再大,相關主體也必須見微知著,對亞馬遜森林中一只蝴蝶煽動翅膀的可能后果未雨綢繆。這就是說,相關機構應該從此波跨國企業撤離中國的行動中,檢視中國經濟發展環境,以為整飭環境提供鏡鑒。
實際上,自上世紀末亞洲金融風暴始,外資企業成規模地撤離中國已有幾個波次。從前幾波撤離的企業看,那些到中國淘金的外資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和資金的比較優勢喪失而出走中國的行動,基本上契合了中國本土產業梯度轉移的進程,因此不僅沒有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震蕩和阻滯,反而在相當程度上潤滑了梯度轉移的節點。并且,也正是在這些中小外企“騰地”的過程中,技術儲備、資金供給和市場地位都占優勢的跨國企業越來越多地擠進了中國,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一部分。
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用工成本低廉、環境排放標準寬松、產業政策和稅收有所優惠的地方轉移,是資本逐利本性所決定的。因此,上述微軟關閉其兼并的諾基亞工廠,將用工規模比較大的產業轉移至越南,實際上不失為領先中國經濟更高一級梯度轉移之舉。問題在于,如果中國的產業結構、相關政策以及本土企業尚未為此一梯度轉移做好準備,那么,由跨國企業“先知”資本帶領撤離所形成的錯時和錯位,就會對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負面沖擊。
當然,所謂經濟的梯度轉移,是一個有撤離有進入,有轉走有移來的過程。如果只有走沒有來,或者伴隨大規模撤離的只有零星個別進入,那么,這個現象所折射的經濟景氣度就令人堪憂。在此,跨國企業撤離的另一個看點,則是觀察那些在中國設立了研發機構的跨國企業,在撤離中國工廠分支時,是否把研發機構一并裁撤或移走。如果跨國企業將其在中國的研發機構裁撤,或停止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那么,這種撤離行動就會加速中國產業的“空心化”而難用產業的梯度轉移來概括。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兩年跨國企業間的并購整合,導致其在中國的一些重要研發機構被裁撤。這其中既包括原摩托羅拉和原諾基亞在中國設立的研發機構,也包括因縮編以致其研發能力日趨下降的研發機構,如思科、IBM、Adobe、索尼等。這樣的信號更應引起警覺。
如今中國市場規模、經濟規模已足以抗衡外企和跨國企業進入中國所形成的沖力,相應地,當然也可以抗衡其撤離所帶來的吸力。但是,從一般意義上看,一個為外資制造業所背離的環境,除了梯度轉移因素外,是否就適合更高梯度產業的存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 2827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29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78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86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09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52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4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