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新型經營體系
2014-12-11
中國農業新聞網(作者:張碩輔)6300
核心提示: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資源流向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中央提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要求,是針對我國目前農業農村發展形勢和今后發展任務作出的綜合判斷。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張碩輔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引導土地資源流向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中央提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要求,是針對我國目前農業農村發展形勢和今后發展任務作出的綜合判斷。要解決“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的問題,必須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培育多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水平。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強經營主體培育,創新組織型式,強化服務支撐。
一、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主體是新型職業農民,要在壯大隊伍上下功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絕不是把農民從農業中剝離出來,在解決“誰來種地”的多種路徑中,最有效的就是培養出千千萬萬的新型職業農民。最近,我省出臺了《關于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見》,提出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農業農村部門牽頭、專門機構實施、社會力量參與、農民自主自愿”的方針,培育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力爭到2017年全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達到10萬人。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解決未來“誰來種地”的問題,關鍵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培育新的種地人。包括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積極培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帶頭人、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返鄉農民工等新型職業農民,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認定、扶持體系。二是制定以土地流轉等集聚資源要素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扶持政策,促進土地資源向新型職業農民集中,使愿意種地的人獲得更多的土地經營權。同時,加大財政、金融、用地、稅收等方面支持力度,如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先承擔涉農項目,新增農業補貼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等。
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基礎是家庭經營,要在加快發展家庭農場上下功夫。國內外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農戶是最適合農業生產特點的經營單位和形式。在已經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當中,不論是美國的“大國大農”、還是日韓的“小國小農”,占主要地位的都是家庭農場。我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后,馬上就解決了溫飽。只要農業生產的特點不變,這種經營形式的適應性就不會發生變化。所以中央反復強調要“守住一條底線”,那就是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絕不能動搖,我們在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決不能忽視普通農戶的作用。家庭農場是傳統農戶家庭經營模式的升級版,不僅保留了農戶經營的優勢,符合農業生產特點,同時也克服了小農戶經營的弊端。家庭農場具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家庭經營。二是專業務農。三是規模適度。家庭農場有較大的種養規模,務農收入相當于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土地經營規模相當于當地戶均承包土地面積10-15倍。如我省安邦公司的代耕戶以種植水稻為主,一對夫婦年收入10—15萬元。我認為:我省的家庭農場種地100畝左右,養牛20頭左右,這大致就是這兩類產業家庭農(牧)場的適度經營規模。目前,我省制定出臺了《發展家庭農場指導意見》、《家庭農場登記工作意見》,今年啟動實施“百企千社萬戶”現代農業發展工程,將重點培育10000戶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家庭農場。
當前我省有種糧大戶14萬余戶、生豬規模養殖比重超過70%,首先要從這些規模專業種養大戶中培育更多的家庭農場。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壯大,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進度,強化權能。鼓勵各地整合涉農資金建設連片高標準農田,優先流向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農戶,擴大土地經營規模。二是完善農業補貼政策。通過新增補貼向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優先安排農機具購置補貼、開展生產者補貼試點、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營銷貸款試點、逐步實現“愿保盡保”等措施,重點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各級財政設立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示范家庭農場創建。三是加強財稅和金融支持。針對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特點,鼓勵創新金融產品,解決家庭農場在支付土地租金、購買農資、改良土地等方面的資金需求。
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農民合作社,要在堅持數量質量并重上下功夫。農民合作社是實現農民利益的有效組織形式,從產生之初就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已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力量和帶領農民闖市場的主力軍。農民合作社與家庭農場、農業企業有明顯區別:一是合作目標具有雙重性。二是經營結構具有雙層性。三是組織管理具有民主性。
目前,我省農民合作社已發展到2.9萬家,入社農戶195.6萬戶,占農戶總數的14.1%,但仍低于平均水平。因此,我們提出還是要以發展為主,一方面在數量上做文章,“十二五”期間,全省將重點培育1000個省級示范社,組建100個聯合社,力爭到2020年,全省30%以上的農戶加入合作社;另一方面要促進規范管理,幫助農民合作社健全內部組織機構和章程,在發展中規范。當前,推動農民合作社持續快速發展,必須落實以下幾項關鍵舉措:一是項目對接。創新政府財政支農方式和機制,促進財政投資項目與農民合作社廣泛對接,逐步擴大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二是信用合作。開展農民合作社信用評定,建立信用檔案,將農戶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機制引入農民合作社貸款領域,滿足小額貸款需求。同時,鼓勵探索農村資金互助,用農民自己的力量解決自身發展問題。三是用地保障。落實相關土地政策,按程序給予辦理農用地使用手續。
四、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載體是農業產業化,要在提高農產品加工和市場營銷水平上下功夫。我省農業產業化要邁上一個新臺階,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推進力度:一是加快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振興規劃。以開放促發展,鼓勵引進國內外農產品加工知名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采取參股、并購、直接投資等多種形式,培育聚集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或企業集團,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園區集聚。二是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支持。組織龍頭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洽淡,引導信貸資金投放到優勢主導產業、重點龍頭企業和優質產業項目上去,緩解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融資困難。三是著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副產品加工重點縣建設。農業產業園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要集聚農業項目資金集中打造。我省實施的“百片千園萬名”科技興農工程,將在全省建設現代農業特色園900個,綜合園100個,使園區成為現代農業的示范區、農業投資的集聚區。農副產品加工一直是我省的短板,2012年,我省啟動了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工程,其中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扶持重點,3個重點縣每年投入1億元,滾動扶持3年,效果十分明顯,今年又啟動了第二輪。我們感到,扶持的力度還要加大,扶持的范圍還要擴大,扶持的產業還要集中。通過這項工程的實施,真正使農副產品加工業成為我省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四是加大電子商務和物聯網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力度。農產品銷售必須適應新形勢,在穩固現有門店銷售渠道的同時,拓展新途徑。
五、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保障是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在創新服務模式上下功夫。近年來,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很快,我省各地都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新路子,比如湘潭市的“華綠模式”、衡陽市的“安邦模式”、岳陽市的“田園牧歌模式”和湖南金豐公司的“六代一包模式”等,初步形成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總結他們的做法,農業社會化服務主要有以下四種模式:一是集中托管模式。二是套餐服務模式。三是看單點菜模式。四是連鎖經營模式。下步,要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必須培育多元化服務組織,拓寬農技推廣、動植物防疫、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的服務范圍,開展政府購買農業公共性服務試點;積極推廣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強化項目資金的扶持政策,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壯大;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積極推廣土地托管服務模式;發揮供銷合作社的優勢和作用,扎實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推動供銷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鼓勵基層供銷社針對農業生產重要環節提升規模化服務水平。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