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黑龍江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調查

   2014-11-11 人民日報 29600
核心提示:幾乎絡繹不絕,各地的農業工作者隔三岔五來到仁發,看仁發如何牽針引線,成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的試驗田。仁發,以土地入社為前提,以農機為農民合作的紐帶,以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為農民合作的內容,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四年來,仁發從7戶迅速發展到2638戶,農機具從頭一年零臺套發展到100多臺套;土地入社從1000多畝擴大到5.4萬畝;效益從虧損187萬元到盈利5328萬元,社員分配畝均分紅從零迅速增加到922元……
看仁發如何牽針引線
——黑龍江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調查


圖為仁發農機合作社新購買的M100自走式割曬機,作業效率達到45畝/小時,作業寬度達6.3米
 
  “今年的玉米和馬鈴薯收成真好,俺們合作社的耕地,玉米單產1200斤朝上,效益好得很!許多地方的人都來瞧個究竟。”在黑龍江省克山縣河南鄉仁發村的馬鈴薯大田邊,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背著手。幾乎絡繹不絕,各地的農業工作者隔三岔五來到仁發,看仁發如何牽針引線,成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的試驗田。仁發,以土地入社為前提,以農機為農民合作的紐帶,以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為農民合作的內容,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四年來,仁發從7戶迅速發展到2638戶,農機具從頭一年零臺套發展到100多臺套;土地入社從1000多畝擴大到5.4萬畝;效益從虧損187萬元到盈利5328萬元,社員分配畝均分紅從零迅速增加到922元……
 
  土地規模化:契合生產現代化

  生產的“虎賬”變成了細賬、明白賬
 
  實行土地規模化經營,讓農民帶著土地入社,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和連片耕作,可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同李鳳玉聊天的時候,他說這個道理一開始他并不明白,原來這就是生產經營機制。
 
  李鳳玉就是一個傳奇。怎么提高土地產出率,他整天價琢磨,肚皮里總打官司。年輕時當拖拉機手,看著拖拉機耕地深,農作物產量就會高;拖拉機效率高,一耕一大片,他琢磨著要搞土地規模經營。克山縣的天然地域條件,適合搞土地規模經營。想歸想,但怎么搞,搞多大規模,效益多少,有多少農民愿意參與,一開始在李鳳玉肚皮里依然是一筆“虎賬”(土話:粗糙的賬)。算來算去,規模后,利用農機、種子等條件的改善,一畝地可多打300斤糧食。慢慢地,“虎賬”變成了細賬、明白賬。
 
  說服自己后,再說服村民。嘴都磨起了泡,最終,仁發村其他6位村民也摩拳擦掌,跟老李一起來干。7個人中,李鳳玉出資550萬元,其余6戶每家出50萬元,總共湊了850萬元建場庫,財政配套了1200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鄉政府院子倒出來給合作社做了場地。就這樣,2009年的秋天,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悄沒聲地成立了。
 
  這7戶人家,土地規模倒是不算少;2010年開始運營時,合作社以每畝240元的市場價從農民手里流轉了1100畝地。有了土地規模,李鳳玉覺得施展身手的時候來了。但,處處不如意。“這1100畝地總共有27條壟,條條不挨著,大農機派不上用場,還要花錢雇‘小四輪’耕種;指望著大機器放到外地去給人家代耕賺點,結果受氣不說還沒掙到錢。”李鳳玉說,秋后一算賬,不提折舊的話只盈利13萬元,要是按規定提取折舊反倒賠了187萬多元。
 
  剛起步就陷入困境,有幾家要撤資,把50萬元投資要回去,個別社員甚至提出退社要求。那陣子對于李鳳玉來說特別難熬,“一聽敲門聲,心里直翻個兒,頭一次嘗到了躲債的滋味,火上得滿嘴起泡,我挨個給他們打欠條,心一橫,甚至都動了分農機的念頭。”
 
  轉機發生在2011年春耕前。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忠林了解合作社運營情況,來到了仁發,向滿面愁容的出資社員問明原因后,給他們指出了問題的癥結。“你們這個合作社實質不是合作社,是幾個出資人的合作企業。合作社缺乏與農民的合作,沒有抓住土地這一農業生產核心要素,沒有形成經營規模,沒有很好發揮現代農機作用,自然就沒有經濟效益。”他建議實行土地入社,把合作社辦成農民自己的合作社。
 
  如今的仁發,現代農業模樣已經成型,飛播、工廠化育種、現代化機收、玉米烘干塔、對外進行統一價格談判……已經有5萬多畝土地入社,土地規模經營,彰顯了生產效率。土地產出率增加了,現在仁發生產玉米,每畝1公斤種子節支5元,1公斤肥料節支3元,畝機耕費節支5元,年節支總計817.9萬元。通過大壟種植玉米,單產由原來的504公斤提高到614公斤,總增產143萬公斤,增收233萬元。農民收入提高了。村民楊斌過去全家人忙活26畝耕地,一年下來才收入5000多元,入社后全家連合作社和打工收入,父子三人1年就掙回了15.5萬元。
 
  “土地規模經營,讓社員每戶分紅兩三萬元,畝均近千元。”回憶起最初“合作社虧損,出資人賠錢”的尷尬,李鳳玉十分感慨,土地規模經營要和合作社的生產經營和管理能力相匹配,這是適度。
 
  分配合理化:為農民利益著想

  盈余分給全體社員,提取公積金記在個人賬戶
 
  人心齊,泰山移。仁發欣欣向榮的核心動力,是利益機制上充滿的生機和活力。在仁發采訪中發現,這個利益機制呈現多方面的特征。
 
  仁發相對完備的利益機制,最初是“七條承諾”。李鳳玉像竹筒倒豆子一樣,一一數來。“提高土地入社保底價格,土地折資等投資參加年均盈余分紅,補貼資金生產效益社員平均分配等。“七條承諾”有力地促進了土地向合作社流轉,向規模要效益。
 
  2011年初,合作社印發了《致全體村民一封公開信》,7名社員和鄉村干部逐屯逐戶解釋“七條承諾”。最吸引村民的,是入社土地保底價格為每畝350元,而當時土地流轉價為240元,有的流轉給親屬才110元。為解決外出務工農戶土地入社難題,確保連片規模經營,仁發千方百計與打工村民聯系。李鳳玉趕到河北省秦皇島市說服39戶村民以870畝土地入社。通過細致的說服,兩周之內,入社農民達到307戶,涉及307戶,覆蓋周邊3個村子,連片土地經營面積達到1.5萬畝。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合作社開始盈利。2011年當年盈余1300多萬元,農戶畝均效益710元,比土地流轉收入高出2倍,比一家一戶流轉耕地收入高出1.5倍多。到2012年實現盈余2700多萬元。仁發村村民劉友表示,“原來自己種地一年收入不到1萬元,入社后不種地也多掙錢,騰出身來打工還掙一份錢,里外一算,收入五六萬元。”目前,仁發村民全部入了社,吸引周邊16個村2638戶村民入了社,一些種植幾千畝的大戶也紛紛要求入社。
 
  隨著合作社不斷拓展,仁發群策群力,集思廣益,“七條承諾”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也得到了糾正。
 
  以入社土地分配為主。合作社把入社土地等同于交易量,盈余分配向入社土地傾斜。合作社成立初,采取“土地保底+二次分紅”分配機制,農民畝收益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達到710元和730元。2013年,經合作社理事會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取消保底,實行風險公擔,利益共享,拿出總盈余的74%按土地面積分配,畝收益達到922元,比上年增加了192元,比當地非社員農戶足足多682元,維護了農民的利益。
 
  投資收益平均量化分配。李鳳玉說,投資主要是農機具補貼,是給全體社員的,而不是給發起人的,投資收益必須平均分配給社員。到2013年末,仁發累計國投資金2076.5萬元,國投資金分紅685萬元,平均每畝地分得收益136元。王忠林分析說,以仁發為典型看補貼效應是很有啟發的,目前仁發國投農機具資產1734萬元,平均到2436戶,每戶7118元,這就讓仁發農業生產實現了耕作全程機械化。而補貼散戶,補到20萬元,也實現不了全程機械化,實際上補貼效益放大了40倍。
 
  合作社未分配盈余為零并且沒有無主財產。仁發妥善處理按土地分配和按資金分配的關系,合理安排國投資產收益和個人資產包括提取公積金所得收益的歸屬,保障了合理分配。另外,提取公積金等同投資。2011年經社員代表大會表決,仁發開始提取公積金,按分紅比例記在個人賬戶,等同于投資,不僅成員之間產權明晰,而且不同年份也利益清楚。目前合作社累計提取公積金2800多萬元,正常生產經營都“不差錢”。
 
  中國農業大學任大鵬教授認為,收益分配合理化,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建立科學分配機制,既要保護出地人的利益,又要加固出資人的利益,既要讓社員充分得利,又要留足發展資金,促進經營主體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仁發就走在這條大路上。在仁發村,大伙兒編了磕兒說仁發的好:取消保底金,實現風險公擔,大家“連了心”。一人一票實行民主管理,大家“說了算”。績效考核,實行按勞取酬,大家“托了底”。長遠謀劃,實行創新經營,大家“有奔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