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靈壽遭遇60年大旱 境內17條河已全部斷流
2014-08-29
河北青年報9760
核心提示: 本該長一人多高、結出穗子的玉米桿還不到一米;早該結出一個個飽滿果實的花生,幾乎絕收;剛嫁接上的核桃樹苗還沒長好就已枯死……26日,本報記者探訪靈壽縣受旱農田,一幕幕慘狀,令人觸目驚心。
本該長一人多高、結出穗子的玉米桿還不到一米;早該結出一個個飽滿果實的花生,幾乎絕收;剛嫁接上的核桃樹苗還沒長好就已枯死……26日,本報記者探訪靈壽縣受旱農田,一幕幕慘狀,令人觸目驚心。
與往年同期比,今年主汛期,我省降水少了214億立方米,為1956年以來主汛期降水最少的一年。
截至昨日,我省仍有1650萬畝農田受旱,受旱范圍在全省各地均有。
現場:玉米桿干枯連牛都不吃
“這個時候玉米苗已經過了發育期,穗子沒有結出來,沒有糖分,就算割了喂牛都不吃。”26日11時許,在靈壽縣胡家莊一片玉米地里,靈壽縣水務局副局長張云海十分痛惜地說。
這是靈壽縣的丘陵地帶,被當地人稱為崗次坡地(地勢較高基本靠天吃飯的田地)。
地里玉米桿還不到一米高,葉子耷拉著,嚴重缺水,而張云海告訴記者,這“長相”還是20天前的。“就算現在給這片玉米澆上水,也耽誤了生長期,基本可以認定絕產了。”
距這畝玉米地不遠處的花生同樣“喊渴”,花生地里的土壤雖然沒有因極度缺水“龜裂”,但土塊一捏就碎,幾乎沒有一點粘合力。隨便拔出一棵花生,根部都沒有果實。
張云海說,靈壽縣受旱最重的農作物就是玉米、花生、紅薯等大秋作物(指春種秋收的大田作物),“這些作物大多生長在丘陵地帶,配套水利設施不健全,基本靠天吃飯,因此受旱較重。”
講述:攢了三天水只夠澆六行菜地
同時,張云海說,靈壽縣境內17條河流已經全部斷流,這是60年來不曾出現過的,旱情相當嚴重。
守著村里的大塘壩卻沒有水,眼瞅著自己的幾畝白菜要完了,靈壽趙莊村民任二傻開始抽附近一處大口井里的水。
趙莊在橫山嶺水庫受水區范圍內,三天前剛放了3萬多立方米的水到該村的大塘壩,如今,偌大的塘壩只剩下一洼渾水。
據了解,靈壽縣丘陵、山區農田大多靠大口井、塘壩來灌溉,而這些設施的水源大多只靠降雨或地下泉水。
為了在關鍵時刻給菜地補上水,任二傻用了三天時間給大口井蓄水,“但攢了這么長時間,只夠澆六行菜地,剩下這點水,估計十分鐘就抽干了。”
任二傻一直緊鎖眉頭,他家剛嫁接的4畝核桃樹已經旱死了,今年種的玉米、山藥、花生也基本絕收了,經濟損失估計有兩萬元。
損失:16萬畝農田受旱損失達3.46億
靈壽縣水務局統計,截至目前,全縣總受旱面積已達16萬畝,其中,6.9萬畝玉米,3.1萬畝花生以及2萬畝紅薯全部絕收。
另外,由于水源不足,靈壽全縣五分之一的菜園不能灌溉,去冬今春栽種的核桃樹成活率不到三分之一。
嚴重干旱已造成靈壽直接經濟損失3.46億元,而截至目前,整個石家莊市的旱區也主要在山區一帶,經濟損失已達14億元。
據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截至目前,我省的農作物干旱面積已達1650萬畝,干旱范圍已發展到遍布全省各地。
應對:7次提閘放水是常年兩倍
山區、丘陵有干旱,但在靈壽平原灌區范圍內,農作物卻長勢良好。
26日15時許,記者來到靈壽縣傾井莊揚水站,這里發動機轟鳴,水流從靈正灌區被抽出,流向田間地頭。“這已經是今年這個水站第七次提閘抽水了。”該揚水站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靈壽縣平原區大部分的農田是靠靈正灌區和磁右灌區灌溉,而這兩個大灌區的水源就是黃壁莊水庫和橫山嶺水庫。“這兩條灌區開閘放水的次數基本都在六七次,是常年的兩倍,因此,靈壽縣平原地區的18萬畝冬小麥未受影響。”張云海說。
雖然部分農作物暫時渡過難關,但嚴峻的干旱形勢依舊讓張云海愁眉緊鎖。
他告訴記者,今年的橫山嶺水庫存水只有3080萬立方米,可利用的水量也不過1316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了4000萬立方米。“如果今年秋冬季沒有大范圍的降水,經過冬灌后,明年春灌橫山嶺水庫將面臨無水可用。”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