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農業應有中國式選擇
2014-08-20
上海證券報6990
核心提示:梳理國內學者與地方官員言論,談及農民和農業的現代化,無不以非常堅定的口氣說,出路就是規模化、產業化或資本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一系列與我們的預期相悖的問題時,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農業工業化的發展思路。
梳理國內學者與地方官員言論,談及農民和農業的現代化,無不以非常堅定的口氣說,出路就是規模化、產業化或資本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面對一系列與我們的預期相悖的問題時,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農業工業化的發展思路。2010年至2013年,我國玉米、水稻和小麥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全部轉為凈進口。超市糧柜早已出現了高價大米。這一切,對于每個中國人而言,都來得太快。筆者總覺得我們在談論農業現代化時,似乎忽略土地稟賦差異,自然、氣候賦予農業生產比較優勢的不可復制性。如果不做思路調整和戰略重構與安排,結果會很危險。
從理論上說,根據生產力因素數量組合方式變化規律的要求,自覺選擇和控制生產規模,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取得經濟效益。規模經濟或生產力規模的經濟性,也是確定生產規模的問題。然而,這些年積累的問題已在警示我們,糧食生產若過度規模化,深層次的后果就是農民失業、鄉村社區消亡、生態多樣化遭到破壞。由此帶來兩大可能的影響都是致命的:高價商品糧衍生各種社會與經濟難題,社會管理成本劇增和風險擴大化。因此,我們需要正確對待農業產業化與資本化,謹防陷入產業化背后的資本壟斷經營陷阱。
在我國,由不同地區農業季節性工資快速上漲可知,農村勞動力短缺時代即將到來。筆者在調研時發現,農業產業化的土地投資密度要遠遠高于傳統的散戶農業;自2000年后,農業補貼已產生了一種路徑依賴,水漲船高。由于糧食生產對氣候、環境和土壤結構的要求極高,很難逃離“靠天”的基本要求;在糧價相對較低的背景下,小農放棄糧食種植;再者,糧食種植補貼對種糧主體移位給資本所有者起了助推作用。尤其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集中上演了“地權風云”大戲。
規模化是全社會勞動力分工和其他要素配置的結果,是個內生過程。農業尤其是糧食生產受制于土地的生產率邊界約束,依靠化肥和種子改良等技術進步提高單產量也存在邊界。直到今天,我們并未看到大棚里大規模糧食(玉米、水稻和小麥),只有蔬菜、瓜果或者其他高附加值的花卉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土地的生產性價值由農產品(10.90,0.37,3.51%)類型決定,種植何種類型的農產品又由價格和初始資本投入數量決定。至于農地經營主體是誰,以何種方式實現,以及增值價值如何分配都與資本投入主體目標設定密切相關。筆者這幾年在東中西不同地區調研時都獲得了具體證據,諸如西瓜種植、藍莓和草莓種植、高價花卉種植以及中藥材三七種植等,經濟利益驅使下農業規模化與非糧化相隨相伴。
針對小農生產無效率的判斷,筆者借助跟蹤四川合江縣小農水稻種植5年調查數據估計生產函數,以揭示生產可能性邊界可達性。結果發現:由人為可控制之無效率所占之比率為72.3%,隨機無效率所占之比率為27.7%,社會化小農趨高的價格預期直接影響到種植意愿,一旦市場價格低于預期,則減少種植面積的概率高達13%。當小農退出農地經營之時,流轉集中只是結果,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有糧食市場(收購)價格和非農部門工資水平、農地租金等。在農地轉租租金方面,不同地區糧食種植的租金相差較小,通常是每畝300至500元左右;非糧食種植的租金差距甚遠,依據作物類型而定,土地租金介于每畝1200至25000元之間。在此,地租作為解釋土地集中的經濟變量,其又是小農與資本所有者討價還價的基準,與民奪利的平臺是農地和農產品市場;隨著各地農村土地流轉集中的快速推進,小農主動或被動退出土地已成農村常態化現象。有鑒于此,需要審慎對待農業和農村發展,注重社會與經濟兩者的內在平衡體系建設,形成有利于穩定小農糧食生產的價格機制,重構“谷賤傷農又傷民”發展認識。
當城市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局限于土地的經營方式討論,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留住種地農民,或許才有農業和糧食的保障。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人地關系,不同地域,可以有不同的農業發展方式。對此,極有必要重新認識生產效率及農地經營的社會與經濟雙重職能,城市化、工業化時代,糧食生產的戰略總是高于產量。立足中國實情和糧食生產特殊性難題,只有當市場和政府培育的外部條件準備充分之時,小農生產方式才能被新的經營類型補充或替代。
以美國、日本和歐洲發展經驗而論,農民的命運總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農業生產和農地經營總會伴著利益再分配和討價還價的過程。糧食產量及農業生產方式由政府補貼決定,而非生產效率起決定性影響。時下中國走到了農地經營和農業發展的十字路口。決定糧食生產方式的主要變量是“補貼”,決定糧食產量的主要變量應是“價格”,決定農地經營形態的力量,不應來自政府的干預,也不應是市場,而應是內生于人地關系的調整。存在巨大人口壓力的中國糧食生產,不允許也不可能走上美國式的商業化發展道路,更不可能是日本式精耕細作權力化經營道路。中國應有自己的道路選擇。
(作者系湘潭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中心(CCRR)主任)
(作者系湘潭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中心(CCRR)主任)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
- 2814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03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61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75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98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24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2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38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3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