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圓他創業夢
2014-08-14
青岡縣委宣傳部9960
核心提示:張德友今年44歲,是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蘆河鎮萬寶村的一個普通農民。他從16歲開始種地,到現在整整28年了,被人們稱為“農機專業戶”。年輕時他就有一個夢想:要和美國農民一樣,一個人種幾百畝地。
“我說自己創業,別人都笑我,說你種地算什么創業啊?我從2007年開始租種土地100畝,到現在種了700多畝,我認為這就是創業。能有這么大的成就全靠我家這些‘鐵老大’幫我圓夢了。”當筆者詢問大型農機具給他家帶來的變化時,張德友道出了這番非常令人回味的話。
農機圓他創業夢
農機圓他創業夢
張德友今年44歲,是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蘆河鎮萬寶村的一個普通農民。他從16歲開始種地,到現在整整28年了,被人們稱為“農機專業戶”。年輕時他就有一個夢想:要和美國農民一樣,一個人種幾百畝地。
1986年,張德友家種了15畝責任田,那時別說大型拖拉機了,連“小四輪”也沒有,種地只靠牛拉馬拽,別說幾百畝,當時身體比較棒的勞動力,連10畝地種著都費勁,種莊稼不能深耕細耙,土壤板結,翻地、犁地、耙地、播種,得一個月時間,農忙時節,人累的七死八活,牛馬累得呼呼直喘,沒被半個月20天也收不完莊稼。此時,他的夢只能偶爾在心里想想而已。
1988年,張德友花5000元錢買了一臺手扶拖拉機,配上了犁和耙。
“這鐵牛就是好,干活不知道累,翻地耙地就是快,可是馬力有限,功能有限,割不成麥子。割麥子還得用鐮刀,割完的麥子還得用拖拉機運到場院上,用石碾子壓,效率低,還浪費糧食。那時候雖然想多種點地,可那時沒人租地,再者也怕種不過來。”回憶往事,他眼中流露出一絲遺憾和無奈。
1992年,張德友投資10000多元更換了設備,買了一臺洛陽一拖的小四輪拖拉機,還配上了收割機和播種機。整地、播種的問題解決了,可是收麥子還是個大問題:收割機只能把麥子收割倒,還得想辦法運到場院,用老辦法打麥子。
“再往后,大型聯合收割機出現了,一臺10多萬,莊稼人哪里買得起啊!一畝地30元錢,雇外地的駕駛員收割,10多畝麥子,一個小時就收完了,可咱農民只有眼氣的份。”他話語中充滿了羨慕。
黨的富民政策猶如春風吹遍了祖國大江南北,也給了張德友圓夢的希望。
“農業稅免了,種地和購置農機有了補貼,加上外出勞力多,往外租地的農戶越來越多,讓我想大干一番的機會來了。”
2005年,張德友先后投資40多萬元,購買了2臺拖拉機,1臺鏟車、1臺播種機、1臺噴藥機、1部玉米脫粒機和1部玉米收割機等大型農機具,淘汰了舊農機,重新調整了種植結構。
2009年開始,張德友家每年都要育苗移栽萬壽菊300多畝,種玉米700畝。這些大型農機具張德友都能操作,還會簡單的修理,這可為他圓夢插上了一對有力的翅膀。
“什么叫聯合?聯合就是一條龍作業翻地、種地、播種、收割、碾打等地里的活一起全干完。每年秋天,我開上勇猛牌玉米收割機收割,機器在前面轟轟隆隆地走,被粉碎的玉米秸稈漫天飛舞,金黃色的玉米棒一車車運回到家,有了這些大機械的幫忙,省力又省時,700多畝玉米,1天就收完了,那個愜意呀!”談起大農機作業的好處,張德友自樂得合不攏嘴。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我們農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也讓我們吃了定心丸。明年,我計劃流轉土地1500畝,將我的事業做得更大。”張德友的心中又萌生了一個更大更新的夢想,相信他的夢想一定會盡快實現的。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