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市上半年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成績顯著
2014-07-10
棗莊農機局6020
核心提示:2014年以來,棗莊市農機部門以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社(區)創建為抓手,圍繞保護性耕作、小麥收獲秸稈還田、玉米標準化直播和花生、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生產,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和新模式,圓滿完成了上半年各項任務目標。
2014年以來,棗莊市農機部門以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社(區)創建為抓手,圍繞保護性耕作、小麥收獲秸稈還田、玉米標準化直播和花生、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生產,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和新模式,圓滿完成了上半年各項任務目標。
一是圍繞三夏生產主推三項農機化技術。三夏生產期間,主推三項先進農機化技術,以突出抓好小麥機收秸稈切碎還田、機械滅茬、玉米標準化直播等技術為手段,提高夏收夏種質量。全市6000余臺小麥聯合收獲機全部安裝了秸稈還田機,嚴格控制小麥收獲留茬高度12厘米以下、秸稈切碎長度8厘米以下。通過落實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農機具報廢更新補貼優惠政策和市級財政補貼資金,全市新推廣大馬力拖拉機540臺、高性能小麥聯合收獲機400臺、秸稈粉碎還田機240臺,新增秸稈滅茬機180臺。完成小麥機收秸稈切碎還田面積230.34萬畝,玉米標準化直播面積201.2萬畝,滅茬面積70.44萬畝。
二是創新保護性耕作試驗對比模式。為了探尋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我市各地的適應性,找出小麥玉米種植模式和配套機具,實現全市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又好又快發展,在全市開展了《不同耕作方式對小麥產量的影響試驗》課題研究,選擇小麥、玉米“一年兩作”地塊連續試驗3年,并設置“秸稈旋耕播種、秸稈還田旋耕播種、秸稈還田免耕播種、秸稈還田深松播種、秸稈還田翻耕播種”五種作業方式進行建方試驗,完成了小麥產量的省級測產驗收。經過全市統計調查,保護性耕作小麥比傳統耕作小麥平均畝增產56.08千克,增產幅度11.83%。
三是積極開展花生薯類經濟作物機械化。在抓好糧食生產機械化的同時,圍繞花生、馬鈴薯及林果等經濟作物,選擇關鍵生產環節,實施重點突破。相繼在滕州召開春季馬鈴薯機械化生產培訓會和現場會,在山亭區店子鎮召開了全市花生機播現場會。全市春季馬鈴薯種植面積53.7萬畝,機播投入機具350臺,機播面積8.32萬畝;馬鈴薯機收投入機具1810臺,機收面積37.76萬畝。花生種植面積26.9萬畝,機播投入機具2410臺,機播面積10.7萬畝。
四是穩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百社十區”創建。為提升全市農業現代化物質和技術裝備水平,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全市“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在全市開展了“百社十區”創建活動。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創建100個市級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合作社,建立10處萬畝以上的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初步建立起輻射全市的新型現代農業農機經營服務主體。目前全市共報送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申報表26份、示范社申報表67份。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