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形勢下山東省巨野縣農機化培訓工作
2014-07-08
巨野縣農機化學校11990
(一)提高認識,牢固樹立“科教興農科教興機”意識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深化農村改革,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培養新型農民,用現代化發展理念引領現代農業,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農機科技教育的重要內容。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礎,要牢固樹立“科教興農、科技興機”意識,大力實施“科教興農、科教興機”戰略,緊緊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總體要求,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促進農業科技普及應用,實現勞動過程機械化。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造就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的過程,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環節機械化,必須培養更多的農民成為生產技能型、經營管理型、技術服務型能手,造就更多的高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使之成為農機大戶和經營服務組織負責人——懂農業技術、會操作機械、善于經營管理。因此加強農機科技教育新型農民培訓,不僅是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新形勢農民快速轉型的必要手段,是現代農業穩固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增效的主要途徑。要站在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增強農機科技教育,培養新型農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建立完善多渠道和多元化培訓機制
充分發揮農機化學校在農民教育培訓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強化農機生產企業、農機銷售企業和農機推廣機構的有效銜接和聯合,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農機專業合作社及其他社會機構參與,構建多方參與支持有力的農機科技教育培訓體系,形成大聯合大協作的工作機制;鼓勵各種社會資金投入農機科技教育培訓領域,建立起政府資金投入為主導、企業、單位、個人多方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推動農機科技部門以農機科技教育培訓機構密切協作,形成“科研成果、實踐示范、推廣應用、教育培訓”一條龍的工作模式,構建“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多方參與的工作格局”。
(三)、加大農機科技教育培訓的支持力度
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將農機化教育培訓納入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內容及相關發展規劃,加大對農機培訓機構的資金支持,培訓機構可以更新現有的教學設施,購買新教材和光盤,實施多媒體教學,讓教育培訓更貼近農民的接受能力,是培訓跟上科技發展的水平,提高培訓質量,讓農民享受到新技術和新科技給他們帶來的巨大效益。同時把新型農民培訓納入農機陽光工程培訓項目,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免費的培訓。在此基礎上,給予新型農民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優先承包流轉的土地、優先承擔農業科技示范項目、優先取得金融小額貸款、對現有一定技術要求的服務崗位,要推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激發農民參訓的積極性。
(四)、夯實基礎,提升功能
農機化學校是培訓新型農民的主渠道,學校規范化建設是做好農機教育培訓的基礎,是提高培訓質量,提升辦學水平的關鍵。要按照農業部頒發的《農機成立教育暫行規定》、《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辦法》和《山東省縣級農機培訓機構規范化建設的要求》,逐項對照、逐一落實、查找不足、自我完善;加強學校規范化管理制度建設,嚴格程序,規范操作,組織和實施教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教職工的外樹形象、內強素質的責任感教育活動,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教學觀摩、研究教學教法,加快理論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打造一支富有責任心的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操作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施崗位目標責任制,把培訓工作進行細化量化,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同時,建立以縣農機化學校為龍頭、有條件鄉鎮為培訓點、農機合作社科技示范園區為實訓基地培訓網絡,為農機科技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突出重點,注重時效
本著“實際、實用、有效”的原則,以農民需求為導向,圍繞主導產業和資源優勢,根據農民從事產業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的系統培訓,使農民具備從事農業技術工作要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著力培養大批骨干農民。
1、抓好新購機農民的專業技術培訓。對新購機農民,特別是農機購機補貼戶進行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培訓,通過培訓,使其能夠掌握新型、復合型、高科技含量農業機械的操作技術和使用水平。
2、組織好主要農時重點技術專項培訓。在“三秋、三夏”等農時到來前,結合經濟作物機械化、玉米機收、保護性耕作等重點技術,舉辦好培訓班或現場會,為農業生產全過程機械化提供技術支撐。
3、加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培訓。推行農機駕駛、職業技能鑒定等組合式培訓,對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新購機農民進行農機駕駛操作、維修保養、生產等知識培訓。
4、實施陽光工程農機培訓,突出解決好農民對新型、復合型、高科技含量的農業機械不會用或用不好、維修技術短板或瓶頸問題,達到農民購好機、用好機、出效益的目的。
5、加強農機合作社致富帶頭人的培訓。著力抓好農機合作社社員的有知識、懂技術、講誠信、善經營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加強農機合作社規劃化建設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提高合作社成員的綜合素質,推動農機合作社進一步優化結構,提升農機合作社在訂單作業、五統一作業、合同式作業等的綜合服務功能。
(六)、創新培訓模式,促進協調發展
當前,農業機械逐步向集約化、多元化發展,一大批新型、復合型高科技含量的農業機械裝備現代農業,為新型農民培訓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一是以農機科技下鄉為載體,深入到田間地頭、入村入社,開展形式多樣的現場會、演示會、培訓班,通過講過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掀起“學科學、用科學、促雙增”的熱潮,二是開展校企聯合,讓新型農業機械走進課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實訓效果,三是以農機合作組織、創新示范園為依托,利用好農機合作社組織建設和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的橋梁、紐帶作用和資源優勢,扎實有效的開展農業機械培訓大行動。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