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家庭農場呈多元化發展態勢
2014-04-23
吉林省農機局7850
核心提示:近年來吉林省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在培育和引導種養殖大戶的過程中,堅持政策促動、科技推動、培訓拉動等多種舉措,使得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家庭農場迅速興起,并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是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創新。
近年來吉林省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在培育和引導種養殖大戶的過程中,堅持政策促動、科技推動、培訓拉動等多種舉措,使得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家庭農場迅速興起,并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是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和創新。
一、家庭農場多元化發展
記者從吉林省農業委員會獲悉,截至2013年,吉林省家庭農場數量達到21508個,同時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主要包括種植業家庭農場、水產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和循環農業家庭農場,其中種植業家庭農場占到總數的1/3以上。
眼下正是春耕時節,記者省四平市蔡家鎮蔡家村見到匯豐種植業家庭農場的“老板”馬振聲時,他正帶領20多人開著10多臺施耕機在田間內熱火朝天翻松土地。作為蔡家村黨總支書記,馬振聲本身就是種糧大戶,他于2009年帶領村里其他幾位種糧大戶成立了匯豐種植業家庭農場,如今已經流轉了190戶村民的土地,面積有164公頃,主要種植玉米、高粱等作物,擁有玉米收割機、施耕機、免耕機20多臺套。
“統一從廠家購種子、化肥,節約了成本,由農業推廣站做技術支撐,土地的產出量也高了很多。”馬振聲說,成立家庭農場后,農民從生產者變成企業主,從種到收再到銷售都是自己把關、做主,自主性變強了。
吉林省種植業家庭農場流轉土地期限均在5年以上,并適度規模種植優質水稻、玉米、粘甜玉米、蔬菜、苗木、瓜果等品種,種植面積大多為50畝以上,有較穩定的技術依托單位和一定的農田基礎依施,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60%以上的,實行標準化生產。
與種植業家庭農場不同,吉林省水產業家庭農場的養殖范圍大多在地市外環以外,流轉養殖水面5年以上,建成的標準精養魚池均在60畝以上,其中名特優養殖品種率達70%以上。在長春市興隆鎮加利養殖農場,記者了解到,其流轉水面達400畝以上,簽約年限30年,年產魚200萬噸左右。
圍繞種植業、養殖業、水產業等綜合經營的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不僅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而且還降低了人員成本。四平市鐵西區平西鄉獾子洞村黃如剛搞的就是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不僅種蔬菜,還養豬、養牛,均已形成規模。“在這打工的農民除了流轉自家土地,還額外掙一份工錢,算是第二職業,每天種菜養殖兩不耽誤。”黃如剛說種養結合使得用工成本降低的同時,打工農民也得到實惠,他們按時計酬、按天結算,人均年增收近萬元。
在吉林省,循環農業型家庭農場是一項新興的家庭農場模式。要求以家庭為單位,并已建成規模畜牧養殖農場,養殖范圍在規劃的外環線以外,距離村、鎮居住點、集貿市場以及其他畜牧場、屠宰場1公里以上,具備固定的場地場房和廠區圍墻、池,功能分區明顯,畜禽飼養,排污等配套設施齊全,動物疫病防控和抗災能力較強。同時流轉土地進行種植業生產,土地規模標準為種植業家庭農場某一產業的標準,并實行“畜禽一沼一種植”的循環農業模式。九臺市紀家鎮學彥種植業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學彥是紀家鎮廿十家子村的村支書,他說自己在2004年起帶頭開始了土地集約化,規?;洜I,現已承包耕地60公頃,飼養蛋雞4萬羽,養殖水面達1.5公頃,擁有農機具22臺套,實行“種+養+沼氣”循環農業模式,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