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推進農業機械化“四部曲”
三部曲:引領農機合作組織發展
在農機購置補貼和項目建設中加大扶持力度,我省優先向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傾斜,特別是3個現代農業示范縣在農機購置補貼、全程農機化工程建設中優先支持、足額滿足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需求;開辟農業機械購置投融資新渠道,采取“首付租機,獲得使用權;期滿留購,獲得所有權”的方式,解決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加快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
重點扶持發展了“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運轉”的農機合作社200個;重點打造四星級、五星級品牌服務農機合作社85個。
開展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成員的培訓,重點培養帶頭人,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支持鼓勵具有實力的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探索發展“合作社(大戶)+村民”、“合作社(大戶)+入股”等運行模式,流轉承包土地,整合資金、技術、裝備、人才資源,開展“一條龍”農機作業服務項目,成為既提供農機作業服務又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市場主體。
到2013年末,全省固定資產原值50萬元以上的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達到5800戶(個)。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通過土地入股、托管、包租等形式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生產,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問題,化解了農村“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矛盾,已成為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的“新引擎”,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有生力量。目前,全省有近四分之一以上的農機作業由農機合作社承擔。
四部曲:新技術推廣成效顯著
為了推進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普及應用,2013年我省在35個縣建立起省、部級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示范點,開展玉米生產機械化、水稻機械化育插秧、保護性耕作等新技術的示范推廣。通過不斷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推廣應用新機具、新技術,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從工藝流程、技術模式、作業規范、機具選配、服務方式等方面形成玉米、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生產模式,在全省同類地區可學、可看、可復制。2008年至2013年連續實施深松作業財政補貼,據了解,2014年我省將作為試點,利用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
2013年全省農機深松作業面積1465萬畝,2008年至2013年累計達到7000多萬畝;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面積739.7萬畝;玉米機收面積2455.4萬畝;玉米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面積380萬畝,占玉米播種面積的6.4%,發展勢態迅速,已在全省所有縣份示范推廣,既保護耕地不受風蝕水蝕,又避免秸稈焚燒污染大氣,同時促進土壤有機質形成,減少耕整地作業費用,一舉多得,利國利民。
“吉林農業機械化保持了整體推進、快速發展的良好勢態。”于文波面露喜悅與信心。今年全省農機總動力將達到2950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確保達到76%,力爭達到77%;水稻機械插秧作業水平達到65%;水稻機械收獲作業水平達到76%,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500萬畝,玉米機械收獲作業水平達到48%,50萬元以上的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發展到6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