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北京新型智能化高端農機解春耕之困

   2014-04-02 天農網8090
核心提示:今年春天,京郊不少合作社、生產基地、種棚大戶都明顯感覺到,用工問題似乎不再那么讓人抓耳撓腮,一批智能化農業機械成為新型“雇工”,趕來幫忙。
 

北京農機鬧春耕

 

現實“用工荒”困農忙

 

俗話說:一畝菜,三畝田。這話說的正是種菜的辛苦和操勞。種了11年大棚的大興區農民王德海,一年的純收入在兩萬元左右。這么多年來,他只總結了一個字來形容,就是“累”。起早貪黑不說,冬天甭管多冷也得起床給大棚卷簾子;夏天無論多熱,也得進棚搶農時。

 

的確,正如老王說的那樣,近年來設施農業已成為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主導產業,去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92萬畝,其中保護地蔬菜播種面積占了52萬畝。多年以來,大棚蔬菜生產環節中耕地整地、土壤消毒、起壟、鋪膜、移栽、嫁接等生產環節主要靠人力手工操作,不僅勞作辛苦,勞動力投入也多,一到農忙時節,經常會遭遇用工荒。

 延慶縣延慶鎮廣積屯村茂源廣發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永茂,面臨春耕農忙,沒少為雇短工“上火”。“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的越來越多,一到農忙時節,為雇短工,急得整宿合不上眼。”老韓說,“農時不等人,原本60元一天的人工,漲價到80元,甚至100元。”韓永茂的合作社種植基地里共有68棟大棚、12棟溫室,最費時費力、需要人手的就是打埂翻地環節,一個棚打埂加鋪膜,需要兩個人干上一整天,為趕農時每年總得雇幾十個人來幫忙。

 

為用工著急的并非老韓一人。順義區北務鎮晨輝農產品產銷合作社也被這樣的煩心事困擾著,大棚里的農活兒由于忙不過來,從2008年就開始在農忙時節雇用短工。這幾年本地雇工成本大漲,頭一年他們雇一名短工一天只要四五十元工錢,第二年漲到55元一天,眼下一天上百元都雇不到人。“也難怪,開春種樹、蓋房都需要人,工資高、活兒也不像咱們大棚里這么累,誰不挑輕省錢多的活兒干呀。”合作社負責人老王感嘆說。

 

大棚機器替代人工

 

同樣苦于用工難題的昌平區南口鎮富壽德合作社的負責人小谷和順義區李橋鎮順沿特種蔬菜基地的負責人老田,對于解決農村“用工荒”有著同樣的認識:提高農業機械化是出路之一。和他們有著同樣想法,且先行一步的順義區大孫各莊鎮的區農科所基地里,眼下正是一片機器轟隆聲。30馬力大棚王拖拉機拉著深耕機、起壟機和移栽機往返于田間棚內,整地、起壟、鋪膜、移栽、覆土全部實現機械化操作。

 

“過去七八個人一起干,一天也就整2畝地,現在用機器,只需3人一天就能整10畝地。”今年51歲的孫鳳才在基地從事蔬菜種植管理,往年最發憷的就是蔬菜定植,貓腰在大棚里鋪膜、定植,一天下來頭暈眼花、腰酸背疼,現在不僅省時,還省力,只要坐在拖拉機上動手整整苗盤,同樣是干農活兒,可比過去幸福多了。

 

“田還是那片田,農業卻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這是在大棚里摸爬滾打了38年的于鳳琴最深的感受。早些年種大棚,全憑一把子力氣,一個草簾子重70公斤,壯勞力也得拉上半個小時,還有開棚膜也是相當費時;現在種植基地里,這些都只需一個按鈕或是提前設定好程序,棚簾、棚膜會自動開啟、閉合。更讓她倍感幸福的是大棚里新安裝的落蔓機和運輸軌道,讓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于鳳琴口中的落蔓,是大棚蔬菜種植中,蔓類蔬菜種植不可或缺的工序,適時落蔓,降低植株高度,是實現溫室蔓類蔬菜高產、高效、優質栽培的重要配套措施之一。一般大棚黃瓜每年需落蔓5次,是勞動強度最大的工序。給黃瓜落蔓,快手一個棚也得干上一兩天。有了這種吊在大棚半空中的落蔓機,只需輕搖幾下吊繩把手即可,剩下的就全交給機器了。“這個運輸軌道十分好用,讓咱們干農活兒真正實現了‘一指撥千斤’。”順著于鳳琴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大棚靠墻的高處安裝了一根滑軌,一個類似秋千的鐵架子掛在滑軌上。“往大棚里運肥料,往棚外搬果實,農民只要放在架子上,100公斤的重量,一只手就拉動了,跟在家拉窗簾那么輕松。”于大姐比劃著說,大棚里農活兒干凈、輕松了,也能穿些鮮亮衣服了。看她穿的黑白格紋的褲子配著綠色毛衣,再圍上一條藍色絲巾,的確比人們印象中的菜農形象時髦不少。

 
標簽: 北京 農機 春耕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