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種播“精雕”農田
“兩年來,六十七團圍繞"水土拓展、農業提效、特色林果、畜牧增效"的發展思路,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產出率、科技貢獻率,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六十七團主管農業的副團長張建國說,“新技術應用、新品種選育、新科技培訓、新農機更新成為推進團場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強力推動器。”
在實施精準、、節水農業新技術和訂單作物全覆蓋的基礎上,六十七團重點推廣優良品種,雙膜覆蓋、節水滴灌、單粒種植、帶肥播種、等行距采收等6項種植新模式。同時,還推廣了棉花膜下滴灌技術、甜菜雙膜兩期矮壯素化控技、棉花膜上精量點播技、制種玉米二期化控等技術。為確保農作物吃上肥料搭配均衡的“營養餐”,該團依據土壤現狀和各類作物需肥規律,為土壤配置平衡“套餐”,做到測土到田,服務到戶。
據統計,該團推廣普及雙膜覆蓋、精量播種、帶種肥、免耕復播等技術,大田作物滴灌面積達到9.5萬畝,精量播種8.76萬畝,雙膜覆蓋8.2萬畝,帶種肥4.27萬畝,玉米機械抽雄模式化栽培1600畝,測土配方推薦施肥面積達到11萬畝。
一批新技術的應用,加快了該團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的步伐,各類作物產量、質量、品質明顯提高,職工勞動強度降低。在今年制種玉米抽雄期間,該團借資引進一臺大型制種玉米抽雄機代替人工抽雄,一臺機械抽雄機每天抽雄300—500畝地,相當于100—150個勞動力一天的工作量。制種玉米抽雄機械化的運用,結束了該團往年抽雄工作全部依賴人工操作、作業量大、效率低的歷史,抽雄徹底干凈,抽凈率可達90%以上。
在新品種選育過程中,該團針對土地貧瘠且鹽堿度高的現狀,相繼引進抗鹽堿性強的小麥、棉花、甜菜、蘋果等優良品種。新品種經過三年示范,在堿性土壤里生長態勢良好,表現出抗堿性、衣分高、增產性高,抗病性強等良好特性。2012年,在該團六連鹽堿地試驗的棉花“299”新品種,獲得單產420公斤的產量。目前該團引進棉花新品種小區試驗9個、大田推廣3個;甜菜新品種小區試驗3個、大田推廣2個;引進小麥新品種試驗1個、大田推廣2個;引進玉米制種新品種試驗4個,大田推廣9個。
在新農機更新上,該團以科技創新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為動力,加快農機具更新步伐,改善農機裝備結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該團今年投入資金1800萬元,購進大中型拖拉機和大中型農具217臺,在9萬多畝春播作物中全部使用精量播種,比往年提前10天完成了春播任務。一穴點播一到兩粒種子,精量播種以其省錢、省工、省心的特點得到了職工的歡迎,也使職工得到了實惠。
“這兩年我種地都用精量播種、滴灌的技術,每畝地的種子、定苗費用和水費就省掉30多塊。”使用新技術的三連職工劉勇敢說。隨著團場農業產業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對農工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團場職工不但需要掌握常規農業生產技術,更重要的是要熟練掌握和運用農業生產新技術。
團里開展“科技之冬”“農藝工培訓”等活動。在課程內容設計上,結合團場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使農業一線職工掌握作物栽培、節水滴灌、科學管理等知識。該團把加強技術人員和職工教育培訓作為提高農業人員素質的重要途徑,不斷加大對一線職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著力把培養新型職工隊伍、提高職工素質作為打造屯墾戍邊新型團場、建設文明生態小康連隊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現在能把農業新技術運用到種植中,都是團場的學習培訓幫的大忙,不參加培訓,我就學不到種植棉花、甜菜的技術,它們也沒這么好的長勢。如今我承包的120畝地,一年收入10萬余元。現在我也是連隊的半個技術員呢!”三連職工陳向陽喜滋滋地道出學習培訓帶來的實惠。
為增強職工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該團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業科、各連隊科技副連隊長、技術員經常深入連隊、深入田間地頭,直接將科技送到田間,幫助職工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通過科技培訓,團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能人、種田能手、致富專家、植棉狀元,一批批有文化、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