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服務市場成熟 農機戶如何應對?——“東方紅新農村俱樂部”農機作業收益調查報告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機作業收益情況總體向好,但競爭日益激烈,用戶更加理性,農機服務市場走向成熟。面對這種情況,農機服務的經營者應該及時作出調整。調查結果如下:
作業量和收益變化
調查顯示,2012年半數以上的農機用戶作業量、作業天數和收益在上升,1/3以上的用戶作業量和收益與往年持平,其余不足兩成的用戶作業量和收益下降。另外,調查顯示,74%的用戶認為,農機越來越多是影響農機服務收益的因素。
農機作業的收益總體上仍然在上升,但收入持平或下降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其主要原因是農機保有量越來越大,競爭激烈。
農機作業收益與作業面積、作業天數基本呈正相關,但收益下降的用戶,比作業面積、作業天數下降的用戶明顯要少,收益上升的用戶也比作業面積、作業天數上升的用戶多,說明農機服務作業的單價總體有所上升。
對策: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選購農機非常關鍵,農機適用、馬力足、省油、效率高、不出故障,是贏得競爭的關鍵。所以在購機時應該選擇信譽好的大品牌。另外,對農機進行正確的保養和操作,也非常重要,農忙前調試好農機,讓其保持的狀態,這樣才能全力以赴攬活干。
預期收益
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用戶認為農機作業服務收益一般,四成用戶的單季純收益預期為每季3萬~5萬元,近半數用戶的期望值在3萬元以下。只有一成多用戶覺得“攬活容易,錢好賺”,與此對應,有一成多用戶的單季純收入期望在5萬元以上。調查顯示,如果能夠連續作業500畝,多數受訪者認可的作業服務價格為40~60元/畝,89%用戶能接受向經紀人或中介機構支付5元/畝的中介服務費。
雖然大部分用戶當前收益還在上升,但其對未來的預期并不樂觀。個別用戶出現虧損也應該引起重視,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用戶經驗不足。
三成多用戶認為攬活很難,但仍有四成多用戶的收益預期在3萬~5萬元,說明用戶的期望值與現實之間還有不小的落差。
對策:農機作業如果想提高收益,必須增加作業量。增加作業量有很多途徑,但最根本的還是提高作業服務質量。所以機手應該掌握正確的操作要領,提升操作技術和熟練程度,并對農機的工作原理有充分的了解。如果是雇傭機手,就一定要找到符合要求的機手,找不到機手就要想辦法培訓機手。
農機服務形式
由于農機保有量日益增多,大多數人選擇在家門口就近服務,“承包土地”也受到很多人的重視。而仍然進行跨區作業的,多數也組成合作社或機隊以增強力量。
在農機作業形式的選擇上,選擇家門口作業的用戶最多,占到近四成。另外,四成多用戶選擇兼顧其他作業形式,其中,兼顧土地承包、兼顧跨區作業和兼顧家門口作業的各占1/3。這說明農機作業服務形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在跨區作業的用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用戶選擇自行聯系,三成用戶通過經紀人聯系,四成多用戶組成合作社或機隊,分工協作進行跨區作業。
人頭不熟、成本較高、競爭激烈,導致跨區作業不好掙錢,這是多數用戶選擇在家門口作業的主要原因。另外,用戶對專職機手和經紀人變化情況的看法各不相同,說明各地情況差異較大,難以準確把握信息,這也是用戶不愿意選擇跨區作業的重要原因。
由于近四成用戶選擇在家門口作業,農機制造企業在營銷策略上,應該更加重視種糧大戶,得到終端種田農民的認可,才能真正實現“終端攔截”。
對策:每次開始作業前要進行市場調研,弄清楚當年作業的特點,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當的選擇,確定自己提供農機作業服務的目標。對市場信息掌握得越充分,后續經營就會越順利。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充足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就應該細分市場,集中自己的優勢,專門提供別人不能提供的服務。所以,選購農機前一定要先定好目標,然后再購買適用的農機,而不是看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什么。
農機購置意愿
調查顯示,如果政府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近六成用戶會繼續購置農機,四成用戶暫時不買,極少數用戶不再購買;如果政府不再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近三成用戶會繼續購置農機,五成用戶暫時不買,兩成用戶不再購買。
如果沒有補貼政策支撐,選擇暫時不買的用戶會增加一成,選擇不買的用戶增加近兩成,選擇繼續購買的用戶則相應減少三成。說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用戶購機決策依然很重要。
鑒于近年來政府農機補貼政策變動較大,減少對拖拉機產品補貼的可能性一直在增加,因此對一拖來說,要保持持續增長,必須跳出國內市場,在全球市場上尋找機會。所以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已經迫在眉睫。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沒有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依然有近三成用戶會繼續購買,說明農機補貼政策的影響已經減弱。同時,對選擇“暫時不買”的用戶來說,是否有補貼政策,只能帶來一成用戶的變化,這也說明用戶更加理性,主要根據業務需要來決策,補貼政策不再起作用。
對策:農機補貼政策很重要,但關鍵還是要看自身的需要,如果自己有很多活干不完,那就不要等補貼政策,因為機會不等人,等到政策下來,競爭自然更加激烈。如果短時間內沒有能力提高規模,也不要因為有補貼政策就盲目地購買,也不能因為沒有補貼政策就不買,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市場需要來確定是否購買。
農機服務難題
83%的用戶認為農戶少報面積造成作業收益損失,是農機作業服務中遇到的最煩心的事。另外,“維修困難,配件難買”、“經紀人要價太高”都是用戶反映的煩心事,分別有四成和近兩成的用戶反映。
農戶少報面積,其實是一種談判手段,本質上反映了普通農民對種地成本的敏感;而維修困難、經紀人要價高,本質上則是農機服務提供者對成本敏感。
隨著農機保有量迅速增加,農機作業服務的競爭日益激烈,同時,我國經濟通脹壓力高企,各種生產、生活成本不斷上升,成本壓力必將從價值鏈下游不斷上延,位于相對上游的農機制造企業,也必將受到影響。
對策:成本上升是整個產業鏈面臨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要想實現持續增長,必須靠創新。作為農機作業服務的提供者,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農機服務上,應該在產業鏈上做文章;或者流轉土地,從糧食增產上獲取更多收益;或者創新農業耕作方式,推廣創新性的作業服務,如保護性耕作服務,總之要靠差異化來贏得競爭。這就要求用戶在購機時,充分考慮作業特點,有針對性地購機。
如果將農機作業服務看做一種產品,該市場無疑已經具備了成熟市場的諸多特征。比如市場需求日趨飽和,收入增長緩慢甚至開始下降;競爭日益激烈,市場被完全開發,競爭對手眾多等。
這種情況下,不少農機用戶已經開始嘗試對農機作業服務進行升級。一是調整市場,即推廣新的耕作方式,尋求新的增量,比如部分用戶的收益增長就主要得益于當地推廣保護性耕作,進行深松作業。二是調整產品,鎖定不同農戶的不同需要,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農機作業服務,比如江蘇鹽城灘涂較多,當地用戶祈錦標在拖拉機上加裝滑輪組,可以為陷入灘涂的運輸車提供拖拽服務;河南信陽用戶任偉,抓住當地退林還耕的機會,添置推土機,推土機在前添坑平地,拖拉機緊隨作業,幾乎全年都在忙。三是調整營銷組合,即通過對產品、定價、渠道、促銷四個市場營銷組合因素加以綜合調整,刺激銷售量回升。比如降價、促銷、擴展渠道和提高服務質量等。
農機制造企業作為農機作業服務的上游供應商,自然也必須做相應的調整。企業需要對農機作業服務市場的變化做深入研究,分析其中的趨勢和因果關系,并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相應策略,通過幫助農機用戶實現持續發展,來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