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農機服務組織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功不可沒
甘肅省張掖市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起步于2006年,全市各級農機部門采取市場拉動、政府推動、典型帶動、補貼資金促動等措施,依托鄉鎮農機站、村委會、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機致富帶頭人,發展以農機合作社為主的新型社會化農機服務組織,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至10月,全市農機服務組織已發展到190個,較2006年增長近32倍。其中:農機合作社85個,農機服務協會17個,農機作業隊88個;從業人員達到5120人。農機大戶由2005年的558戶發展到1870多戶,增長3.4倍;農機服務組織擁有拖拉機4694臺(其中大中型2527臺),聯合收割機703臺,配套農具1.31萬臺件,配套比1:3。2012年,完成農機作業391.8萬畝,實現農機經營總收入2.3億元,純收入1.2億元,人均2.34萬元,增長近5倍。農機合作社的不斷壯大和發展,既解決了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又擺脫了“家家買農機,戶戶小而全”的傳統耕作模式,提高了農機具的利用率和經營效益,為推進全市農機化事業的轉型跨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做大做強張掖市的玉米制種產業,農機部門緊緊圍繞玉米種、收環節機械化,在制種企業組裝農機合作社。臨澤奧瑞金農機專業合作社,就是通過整村土地流轉等方式,由奧瑞金種業公司聯合平川鎮三二村16戶農機大戶組建,擁有大型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及機械化鋪膜滴灌等各類配套機具65臺件,為公司整村流轉的3800畝玉米基地及周邊農戶提供耕播收農機服務。
山丹縣、民樂縣農機局為了整合農機資源,以鄉鎮為依托,組織成立了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公司,每年四月份安排人員到省外小麥主產區與當地農機部門聯系,簽定機收作業合同,開展跨縣、跨省的小麥跨區機收作業,實現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為促進全市跨區機收工作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今年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65.7萬畝,較上年增加16.64萬畝,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已成為助推土地流轉、解放農業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力量。山丹縣12萬畝馬鈴薯全部由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種植,這是該縣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組織帶來的可喜變化,對促進全市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典型帶動作用。
山丹縣霍城鎮捷力農機專業合作社是由霍城鎮農機站牽頭,聯合霍城鎮劉莊村農機大戶楊志友等14戶農機戶自發組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成立后,在縣農機部門的大力扶持和指導下,緊緊抓住當地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造成的“種地難”和土地流轉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從種到收的“一條龍”農機作業服務,不但解決了外出務工農戶種地難的問題,也解決了土地流轉種植大戶用機難的問題,實現了農機合作社和農戶的互利共贏。
2006年以來,全市先后有9個農機合作社、50個農機大戶、12個農機維修點,被農業部、甘肅省農機局確定為農機服務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