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金種子”喜獲豐收果
玉米增產決定性因素是什么?秋糧挖潛核心競爭力在哪兒?
“當然是金燦燦的種子了!”
種子雖小,卻是萬物之本、生命之源。今年河南秋糧豐收,再創我國黃淮海夏玉米大面積高產典型,堪稱“標桿”的河南玉米種子立下汗馬功勞。
評定玉米新品種,河南是標桿
秋收前,在延津縣僧固鄉的玉米地,一排排健壯的玉米“腰桿”筆直如同儀仗隊,托舉著碩大飽滿的玉米棒子靜待“檢閱”。
“鄭單958、鄭單136等鄭單系列5個玉米品種畝產均在800公斤左右。”參與測評的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劉京寶說,這比全省玉米平均畝產翻了一番。
如今在全省,像僧固鄉一樣的玉米高產田并不少見。“高產背后的一個重要支撐,就是新品種的普及和推廣。”農業部玉米區域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河南省秋糧專家組組長、河南農大教授李潮海告訴記者,種子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可超過40%,河南省玉米良種覆蓋率已達,高于平均水平。
“在種植面積不能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培育好品種提高單產是實現糧食增產的關鍵。”玉米育種專家、鶴壁市農科院院長程相文說,今年鶴壁創了夏玉米三項高產紀錄,就與優良玉米品種分不開。
事實上,河南省玉米育種工作一直走在前列。光“豫”字號育種團隊就有200來個,形成了品種創新堅實的人才基礎;以“鄭單958”和“浚單20”為代表的玉米主導品種,均來自河南;玉米良種也多是“鄭單958”和“浚單20”品種的改良型,“昌7-2”、鄭58等“河南造”玉米自交系更成為我國玉米品種創新骨干種質。
“‘鄭單958’已成為玉米育種的標桿,和多數省份玉米新品種試驗都以它為對照品種,決定是否為新品種頒發‘準產證’。”省種子管理站負責品種試驗管理的鄧士政博士自豪地說。
根據中原經濟區發展規劃,將支持河南發展現代種業,建設小麥玉米育種創新基地。
“僅靠科研單位的實驗室,得不到真正的好種子。只有轉變種子研發方式,鼓勵面向市場的企業投身其中,新品種才更具生命力和競爭力。”李潮海表示。
河南省種子管理站提供的數據值得欣慰,該省玉米育種大軍主體,正由科研單位和高校轉向企業,約80%的新品種“娘家”在企業。
秋糧生產機械化,種子當先行
“過去種玉米,擔心種子不過關,每穴種上好幾粒還有斷壟;如今種子質量提高了,種玉米實現了機械化單粒精播,既節省了種子,種植密度也加大了,苗壯產量還高!”談起今年玉米收成,汝州市紙坊鄉牛王村的農民趙海有喜笑顏開。
“優良種子出芽率高、出穗多、籽粒重,又適宜高密度種植,每一項都促進了玉米高產。”河南省農技推廣站有關負責人說,僅玉米種植密度,全省已由畝植3000多株增加至4000多株。
種子質量提升,推動玉米生產機械化實現了質的飛躍。來自省農機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省玉米機播率為84%,機收率比去年提高10個百分點,首次超過50%,達60%左右。
然而,相對高達97.6%的小麥機收率,河南省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為何相對較低?
“因為缺少適宜的品種。”程相文表示,雖然河南省玉米品種選育進步明顯,但還不能完全滿足玉米脫水、種子生產加工、田間管理等對機械化的需要。“這是當前秋糧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省委一號文件都提出,要著力解決玉米機收等突出難題,加強玉米收獲機械研發和推廣。“玉米田間直接機械化收獲籽粒的時代將要到來。”鄧士政表示。
適應玉米育種新訴求,鎖定高產、穩產、廣適、多抗、適于機械化播種收獲的研究方向,河南省正積極準備開設“機收玉米品種試驗組”。“到時,收玉米就像收小麥,收割機一邊‘吞食’地里的玉米棒,一邊‘吐出’金黃的玉米粒,農民也不會為晾曬玉米棒發愁了。”作為該項目主要負責人,鄧士政對未來充滿憧憬。
“我們將充分利用好現代育種技術,選育出更適應機械化操作的玉米新品種,為糧食作出新貢獻。”程相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