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農業機械制造強國邁進
眾所周知,秋糧收獲機械受終端市場剛性需求拉動。農機生產企業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使國產水稻收獲機和玉米收獲機的作業性能和可制造性日趨成熟、完善,不斷滿足農業生產的基本需求。今年玉米收獲機在多個地方都已成為秋收主力,具有代表性的分段式玉米收獲機極富中國特色,三年內便實現了產品的系列化和市場化,從南到北、自西向東,無論丘陵抑或平原,處處都有其作業身影。
市場興旺、產量猛增,用戶區域擴大,使農機企業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同時也產生了空前的售后服務壓力。今年黑龍江省遭遇罕見秋雨,導致收獲作業條件極為惡劣、作業時間十分緊迫,于是,困擾了國內農機行業的“多年之痛”在秋收季節表現的更加突出,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和關注。以收獲機為例,現階段令用戶最為不滿意的、最為的行業通病可以稱之為“一差兩缺”:即產品可靠性差、零配件缺、售后服務缺。
農機產品的可靠性差
中國農機產品當前的缺陷當屬可靠性差。盡管一些把制造基地設置在中國的外國品牌比國產品牌價格高了很多,但在很多情況下它們依然是用戶的。雖然國內企業產品的作業性能、服務意識、銷售能力等并不遜色外企,可品牌口碑和用戶忠誠度一直不盡人意。農民評價說:“外資產品是貴,但是質量可靠,作業回報高。”而國貨“輸”就輸在了產品缺乏可靠性和穩定性,由此產生的不良影響不可小覷。
一、農民不滿意。三行玉米機設計收獲能力是每天60畝,但實際上農民每天收割不到20畝地,機具修理用時比作業用時還長,耽誤農時、影響購機者收益,農民遷怒于企業理所應當。
二、企業難獲利。售后服務是農機企業一項較大的經營成本。國內企業與外企生產同樣的產品,利潤卻相差甚遠,原因何在?可靠性差必然讓服務費用居高不下,同樣的銷售價格,服務成本高于他人,豈有不輸之理。
三、行業損失大。國產農機產品可靠性差的“帽子”戴久了,使用戶把中國農機產品與低端廉價劃上等號,民族農機企業只能在國內、國際的低水平市場中競爭,又何談讓中國成為農機制造強國。
缺少農機零配件
多年來“兩缺”一直是農機產品被投訴的焦點。秋收季節農民最怕的就是機子壞了無法修(缺件)、不會修(缺人),耽誤農時。
- 2827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29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78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86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09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52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4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