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多種惠民措施引發江蘇購機熱潮
沒有農機化,哪能建設新農村?8月28日,江蘇省農業機械服務協會在揚州召開的“機插秧服務組織發展論壇”上傳出信息,江蘇省的百萬農機大軍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根據的權威調查,江蘇全省正在出現農機購買高潮。針對江蘇農民購買農機的目的,排在位的原因是降低農業勞動強度,提率,徹底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落后作業方式,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利用農機經營增收。
江蘇農民熱衷購買農機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不斷推出的多項惠民措施,包括在農機領域實施農民購機補貼,補貼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據參加論壇的一位專家介紹,目前除了韓國,甚至大多數西方對農民購買農機的補貼力度也比不過江蘇。去年以來,在江蘇省惠農政策的刺激下,農戶購買新型農機的數量猛增。省農機局局長徐順年告訴記者,江蘇農機裝備的動力、數量和綜合機械化水平都排在前列,目前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70%,大中型拖拉機達4.5萬臺,聯合收割機7.9萬臺,水稻插秧機2.4萬臺,江蘇省共有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和農機戶131萬,農機手達158萬人,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支重要力量。
泰興市溪橋鎮插秧機從無到有,目前已有72臺,全鎮機插秧面積的比例從20%到70%。通過大力推廣插秧機和探索新服務機制,2006年機插秧面積10872畝,機插秧的平均產量588.9公斤,畝產684.4公斤,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該鎮江堡村農民翁丹鳳,今年還帶領20臺插秧機跨大豐大中農場作業1個月,訂單作業1萬畝,每臺機的純收入近萬元。
隨著江蘇省農機裝備總保有量特別是高性能機械的快速增長,與之相適應的高性能農機操作維修、保養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面對新的形勢需要,省農機局在“十一五”農機化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農機“111人才工程”的培養規劃,即培養在省內有一定影響、德才兼備的農機化管理人才100名,培養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較高學歷層次及外語水平、富有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1000名,培養懂技術、會操作、善經營的農機技能人才10000名。不久前,在常州舉辦的全省農機職業技能大賽,就是加強農機技能人才培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悉,在培訓方式上,江蘇省農機局也在尋找突破,比如現在農民買農機,江蘇省農機局讓地方主管部門以及企業必須強制免費培訓,保證購買農機的每位農民都能得到培訓,此舉大受農民歡迎。做得好的常發集團,還特別建立省級服務中心16個、特約維修站173個,317名專職服務人員24小時熱線為農服務。江蘇東洋與省農機推廣站共同開展插秧機技術培訓,服務網絡遍布全省13個市70多個縣、區,并不斷向重點鄉鎮、“四有”農機服務合作組織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