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夢想家 | Z世代新農人的“稻夢空間”
三伏天,正是南方水稻“雙搶”時節。位于鄱陽湖畔南昌縣向塘鎮曹家的稻田里,農機手劉帥正駕駛著雷沃P4000拖拉機忙碌翻耕,為晚稻插秧做準備,翻耕后的水田在陽光下閃耀著銀光。目光所及,遠處白鷺低飛,近處渠水潺潺,基地里的晚稻秧苗長勢喜人。
兩代人的初心,成為一名新農人早有“伏筆”
“南昌縣劉帥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父親當時創立合作社時用我的名字命名的,一是簡單好記,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我能傳承這份事業,腳踏實地做好一名新農人。”95年出生的劉帥談起父親創建合作社的初衷時這樣說。
“我家祖祖輩輩都扎根在這塊土地上,我曾經從事過挖掘機行業,在外漂泊了好幾年,喜歡機械,工程機械、農機都喜歡,父親也鼓勵我返鄉創業,就回來在合作社一直干到現在。”歷經波折,這名土生土長的南昌縣人,在家鄉廣闊的稻田里開啟了自己的逐夢之路。
“現在村里人外出打工的多,種地的越來越少,我和父親就把周邊1000多畝稻田流轉了過來,育秧、種植一體化,這樣也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至今,劉帥從事農業已有5年,從一名挖掘機手,到扎根稻田成為一名新農人,堅守著兩代人初心的同時,也見證了家鄉傳統農業的快速轉型。
用智能農機,助力家鄉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對于合作社經營,父子倆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父親負責業務運營和水稻種植技術,我就專心負責農機。”目前,劉帥配置了兩臺雷沃谷神履帶機、六臺雷沃P4000動力換向拖拉機、一臺雷沃履帶式拖拉機、一臺雷沃插秧機、植保無人機……覆蓋了稻田里的耕、種、管、收全環節。
“合作社的地里已經實現全程機械化,農機也越來越智能。像這臺P4000是動力換向,不用踩離合,作業強度就降低了。離地間隙也高,水田、旱田都可以下地。因為除了本地,我們還到周邊撫州等地跨區,用P4000就很合適。爛田很深的情況,就用那臺履帶拖,這樣的組合可以兼顧各種作業工況。”劉帥一邊駕駛P4000作業一邊介紹。
“雙搶是一年最忙的時候,父親每天五點就起來往田里放水,那個環節會用到電,他不太放心,每次都要自己操作。”劉帥介紹。此時,剛往田里放完水的父親劉愛平匆匆從水田邊經過,顧不上跟兒子打招呼,便開始駕駛另一臺履帶式拖拉機作業。
抱團發展,鄱陽湖畔找到他們的“稻夢空間”
“合作社成員不只我和父親,還聚集了鎮子上熱愛農業、玩農機的二三十人。有大訂單時,我們會一起完成,個人接到訂單也可以獨立去做。”除了自己扎根農業,父子倆還吸引當地更多的新農人加入,通過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實現抱團發展。事實證明,這樣相對穩定又不乏靈活性的經營模式,讓合作社的發展韌性十足。
秧苗基地里,工作人員正忙碌著把秧苗盤好,等地里平整好便準備插秧。受洪澇影響,早稻搶收時間縮短,劉帥和父親計劃7月底前完成插秧,確保晚稻生長關鍵期避開寒露風,實現豐產豐收。
“每年到這個時候,我的胳膊都會變成黑色的,做農業說不辛苦是假的,但是這五年發展越來越好,我們樂在其中,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跟父親經營好合作社的同時,要用我們新農人的方式為家鄉農業發展帶來更多活力。”駕駛雷沃拖拉機奔忙在“雙搶”時節的稻田里,劉帥的內心蔓延出一片屬于Z世代新農人的“稻夢空間”,隨風而起充滿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