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濰柴雷沃丨用“智”造打破技術壟斷,為糧食增產、減損提供“糧”方
編者按: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在我國全年糧食產量屢創新高的背后,農機企業特別是頭部農機企業功不可沒。山東作為農機大省,農機制造企業2000余家,產值占到全國的1/4,全省產品涵蓋種植業、畜牧業等7大門類3500多個品種,是國內農機裝備生產能力最強、產品體系最全的省份。
濰柴雷沃作為工信部和山東省工信廳認定的國家和山東省農機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在農機產業升級、智慧農業領域始終走在前列。
春耕備耕正當時,農機加工“加速跑”。眼下,春耕即將到來,在濰柴雷沃拖拉機生產車間,一線生產人員正精神專注地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活力全開”的智能生產線正在趕訂單、保供應。“為備戰春耕,拖拉機工廠的所有生產單元均已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平均每隔3-5分鐘就會有一臺拖拉機下線,日產能已超過400臺?!睘H柴雷沃拖拉機工廠總裝二線生產經理張康飛向記者介紹。
運輸車將拖拉機發往全國各地
記者注意到目前,在排產表上,拖拉機的排產已經排到了5月底,市場需求的火爆,高端智能農機需求量的大幅增長,讓濰柴雷沃開足馬力趕訂單?!敖衲甑耐侠瓩C生產線上,智能拖拉機數量已超過整個生產量的80%?!睆埧碉w表示,我們正積極優化排產模式和生產流程,加班加點全力趕制訂單。
在濰柴雷沃物流發運區,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一臺臺農機之間。生產下線的農機整齊劃一的??吭趦蓚?,一臺臺寄托著農機人新年新愿的拖拉機、收割機等,正準備踏上“龍專列”奔赴用戶手中。據了解,目前每天有超過600臺各類農機產品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
履帶機生產進入滿負荷狀態
用科技創新引領“硬核農機”智造升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科技創新重點是突出應用導向,優化工作機制,努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多年來,農機裝備產業的核心問題仍聚焦在技術層面,作為國內農機頭部企業的濰柴雷沃,直面行業痛點、持續攻堅克難,破解了一個又一個行業難點,按下了中國農機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快進鍵”,成績有目共睹。
從2021年成功發布國內首臺商業化CVT智能拖拉機,到今年實現CVT全系列智能拖拉機商品化,濰柴雷沃在高端農業裝備市場快速建立核心競爭力,先后突破了大馬力CVT智能拖拉機、大喂入量收獲機械等多項“卡脖子”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化解了中國農機產業的“鎖喉之痛”。
雷沃P7000CVT智能拖拉機正在田間地頭作業
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基于衛星定位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技術的系統研究,這一舉動不僅打破了國外關鍵技術壟斷,更為我國農業裝備關鍵技術研發應用趟出了一條新路徑。
作為國內發展智慧農業的旗艦成員,濰柴雷沃在國內最早布局智慧農業業務,為破解未來“誰來種地”難題提供了成熟范式。濰柴雷沃通過在智能駕駛、精準作業和智慧農業管理平臺方面不斷儲備核心技術能力,從單純提供農機產品向提供智慧農業系統服務方案轉型,引領國內農業從“汗水驅動”向“智慧驅動”轉變,持續釋放著現代農業生產新活力。
增產、減損的“糧”方秘訣
牽住“牛鼻子”、解決“掉鏈子”、突破“卡脖子”,濰柴雷沃給出的秘訣就是創新,唯有創新才能盤活市場。
增產15%+!“我們這塊麥地平均畝產1287.3斤,實現增產15%-20%?!?023年三夏過后,濰坊星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平平對雷沃復式條播機豎起了大拇指?!斑@個播種機,發芽率達到90%以上,相比小播種機,一畝地能增收一二百斤。”靠著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雷沃復式條播機不僅寫入了新農人的豐產“賬本”,還入選了2023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技術。
麥浪滾滾,增產、減損的“加減法”不僅提高了收獲效率,更為有限的耕地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此坪唵蔚摹凹訙p法”,背后蘊含的是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方法論。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僅“三夏”小麥機收環節減損1個百分點,就可挽回25億斤糧食,相當于新增300萬畝面積的產量。
“我們常常和損失率死磕。拿小麥來說,全國的總產量是3000億斤,按谷神的占有率來計算,有2000億斤小麥是我們的產品收獲的,即使是0.1%的提高,那也是2億斤!”濰柴雷沃收獲機械研究院首席工程師朱現學笑言,每一位濰柴雷沃的研發人員都是“死心眼兒”,不得到最準確的數據,決不罷休。正是以朱現學為代表的農機科研人員的“死心眼兒”,一個個填補國內空白的“卡脖子”技術才得以突破。
據了解,濰柴雷沃已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地構建起了行業一流的全球協同研發平臺,正一步步縮短中國農機裝備與國際水平的距離。截至目前,已建成十余個國家和省級重要的科研創新平臺,先后承擔國家級、省級技術創新項目138項,強勢突破了多項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科研成果多點開花。
雷沃谷神在機收減損活動中競相馳騁
從孕育希望的“春耕圖”,到迎來豐收的“秋收圖”,再到繪就無人農場“豐景圖”,大國豐景的每一個窗口,都有著濰柴雷沃的責任與擔當。綠色田野,迸發出現代農業的更多活力和希望。(周凌峰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