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農業5周年:逐夢沃野,向陽而生
5月18日小滿前夕,湛藍的天空下,是萬畝金黃的麥田,在湖北潛江碧農智慧農場(潛江碧農智慧農業有限公司,下稱潛江碧農)皓耘科技粉色收割機正在田間“忙碌工作”,所過之處金黃麥穗被整齊收割……這個占地10042畝的農業園眼下正進入夏天的黃金收割季,在收割過的麥田里,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也召開了5周年品牌發布會,向社會各界展示5年來碧桂園進軍現代農業發展成果。
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吳迪發言
“我們的碧桂園集團的創始人楊國強先生有很深的農業情懷。在碧桂園農業創立之初,他就想能不能把更多的科技要素導入農業這樣一個相對傳統的產業中去,讓現代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這樣一種現狀得到一個改變。”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吳迪在發布會上回顧了碧桂園入局科技農業的初心。
碧桂園農業從成立到現在所進軍的幾個行業,不管是智能農機,農場智慧管理系統,還是分子育種技術,都是試圖把更多的科技要素導入到農業這樣一個傳統的行業中,去使整個農民的工作變得更有效率、更有效益、也更加體面。
在發布會上,從規模種植、皓耘科技到漢南種業,各板塊的新農人骨干逐一上臺分享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感受。不遠處,碧桂園旗下皓耘科技研發的智慧農機正火熱進行收割、旋耕等作業。
皓耘科技智能農機作業
產能提升,我們在種一種很新的地
今年中央一號文提到,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農業產能提升本質離不開“種、地、人、技”四方面升級,這在潛江碧桂園萬畝智慧農業園項目總經理王鳳鳴看來,她有更直觀的解讀——種一種“能穿高跟鞋種的地”。
在潛江碧農的智慧大屏前,王鳳鳴指揮調度英姿颯爽,去年5月項目成立以來,這位女漢子就帶著團隊完成了單季畝產1200斤的生產任務,她每天上班的著裝幾乎都是裙子加高跟鞋,無論在辦公室還是下地里。
潛江碧農總經理王鳳鳴檢查小麥生長情況
“能穿高跟鞋種地,意味著我們這里的農田已經高標準化——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備,能開著汽車到每一塊地里,輔以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進行耕種管收”管理這片萬畝良田,王鳳鳴有自己獨到的做法,去年5月進駐以后,她當即組建“博碩天團”,項目團隊全部碩士以上學歷,把現代農業科技應用到地里。
王宇用無人機測產
“上一季我管6000多畝稻田,這一季我管的麥田也有3000多畝吧,我堅信通過運用現代農業技術和創新思維,能夠解決許多傳統農業面臨的問題。”潛江碧農的95后碩士王宇,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從小生長在鄉村,親眼目睹了傳統農業的苦與累。畢業后入職碧桂園農業2年,把掌握著最新的農業科技知識實踐。
王宇在用無人機巡田,多光譜成像功能監測小麥生長進度
類似的新科技新農技術,王宇掌握了很多,例如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至今累計超一萬畝;利用測土配方技術進行精準施肥,避免資源浪費和過度使用對土地造成污染;嘗試使用有機肥和生物防治技術,保護土壤和生態環境……
“這些最新的技術是我們敢用6個人管理萬畝農田的底氣,農業就是與天斗,我們目標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創造確定的收益。”王鳳鳴如是說。
科技引領,無人化農業系統為新農人健臂強膀
一邊引進人才,讓有識之士回歸土地;另一邊碧桂園也研發并投入使用智慧農業系統,則讓新農人們“如虎添翼”。
潛江碧農智慧農業平臺
發布會上,離現場一公里遠的辦公區,潛江碧農技術員坐在智慧大屏前,鼠標鍵盤下發指令,發布會隔壁地里的無人駕駛拖拉機開始進行犁翻作業,1小時內完成作業超過40畝,是人工作業的兩倍;直線作業精度可達±2.5cm,實現了“又快又好”。
“指揮農機無人化作業,僅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功能。”皓耘科技副總經理伍玉鑫博士介紹道
發布會上皓耘科技副總經理伍玉鑫博士介紹IB400無人系統
“我們通過無人機進行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完成系統建模,利用農場的高清地圖和DEM數據,實現按照地勢規劃道路、地塊、水系,作物種植方向,為后續無人化打下基礎,輔以作物長勢監測、蟲情監測預測、氣象預測評估、農業灌溉控制,輔助農場管理人員進行精準農事活動,讓農業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苗情監測系統
伍玉鑫介紹,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擁有18億畝基本農田,但隨著中國老齡化,少子化程度加深,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人口持續外流,農村勞動力迅猛衰減,人力成本日益增加。未來中國農業一定是朝著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方向發展,碧桂園開發的這套智慧農業系統,綜合農場管理與無人農機作業,能有效減輕農業風險與負擔,從而有效減少人工從而節約成本。
發布會當天,碧桂園皓耘科技自主研發的大型聯合收割機GA4016也在現場進行小麥收割,該款農機經過在內蒙、新疆、江蘇、湖北、山東等各個糧食主產區、水稻、玉米、小麥等不同作物不間斷的實驗,運用自主研發的專利結構,在作業性能指標上已經不亞于國外同等型號產品。
皓耘科技GA4016聯合收割機在潛江收割
逐夢沃野向陽而生,碧桂園農業圖景正在展開
農業種植環節,種子尤其重要。碧桂園2018年開始布局農業全產業鏈,就瞄準分子育種領域。
發布會上,碧桂園農控種業板塊負責人陳祥龍博士表示:在過去這些年,我國種業從技術到資源在國際上一直都屬于卡脖子領域。目前,我們中國種谷項目已經落地武漢漢南,旨在為國家解決種業“卡脖子”難題提供助力。
碧桂園農控種業板塊負責人陳祥龍
碧桂園農業于2019年就攜手華大農業在武漢漢南規劃建設中國種谷項目,以主糧作物種質資源創新為核心,依托華大的基因編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生物育種技術,通過自主創制、平臺支撐及資源整合等路徑,全面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提供種子、植保及營養等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在漢南,已建成中國種谷科創中心和田間育種基地,華大農業應用研究院武漢分院已經成立,研發團隊已經入駐開展重點技術攻關和新品種開發工作。
漢南種谷的育種工程師正在進行作物基因測序
我們堅信我們的事業,是走在光明大道上的,逐夢沃野向陽而生,碧桂園農業人的拼搏奮斗,會讓中國乃至世界農業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