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為本: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迎來“而立”之年
2021-08-06
7540
【農機1688網 熱點關注】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成立于一九九一年,到今年已經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來,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堅持服務為本,主動為會員、企業、行業、政府提供服務;在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框架內,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會員的共同訴求,積極維護協會會員合法權益。目前,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已經成為擁有1100余家單位會員、影響20000多個農機銷售網點的性社會團體,在中國農機行業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較高的權威性。
——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 在中國農機行業,如果問什么活動是國際知名品牌?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牽頭主辦的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了。
2015年1月13日,2014年農機十大新聞在南寧揭曉,“中國國際農機展穩居亞洲、前五,國際化程度陡升,農機大展地位確立”入選十大新聞。入選理由:2014年10月28—30日,在武漢舉辦的“2014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展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其中國際展區面積較上年增長26%,共有來自12個的61家企業參展。展會期間還舉辦了“亞太區域農機協會圓桌會議”“中非農業機械合作貿易座談會”等國際性會議。從這屆開始,國際農機展在展覽規模及國際化程度上穩居亞洲、前五。
近年來,國際農機展展覽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中外展商2000余家,高端論壇及專題活動30多場,專業觀眾超過15萬人次,為農機行業矚目。如今,國際農機展享譽,被稱為國際化、全球性的農機商貿與品牌傳播平臺、農機信息集聚與交互平臺、產業政策與學術交流平臺、現代農業科技與裝備集成示范平臺。
國際農機展具有60多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農具展覽會,并在農機訂貨會基礎上不斷進化壯大。農機訂貨會始于1979年,由中國農業機械化服務總公司主辦。1992年之前,訂貨會以在賓館簽訂合同的形式召開,一般有500—1000家農機生產企業和1000—2000家農機銷售企業參加,正式代表10000-15000人。1991年5月11日,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成立,并成為訂貨會的協辦單位。從此,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對標的國際農機展會,與時俱進,積極推動農機訂貨會升級轉型。
——1992年,在傳統賓館會的基礎上,增加產品現場展示,讓用戶能夠直觀地觀察產品,訂貨會從此實行“賓館+展場”雙會場模式。
——1997年,制作訂貨會會刊,主要登載參展企業展位、產品、聯系方式等信息,方便觀眾快速獲取觀展信息,提高觀展效率。
——1998年,增加訂貨會的國際化元素,將“國際農機展”并入“會”,同期同址召開,開啟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融合之路。
——2005年,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成為訂貨會暨國際農機展的主辦單位,開啟了農機展的“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時代”。
——2011年,面對大規模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新形勢,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聯合中國農機化協會、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共同辦展,并將展會名稱改變為“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
——2020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成為疫情之下舉辦的農機大會,線上線下同時舉辦,備受矚目。大會彰顯了大國能力、大國風范、大國自信。
……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創新,都代表著一次新的進步,新的發展。正是這持續不斷的微小進步,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實現了國際農機展的華麗轉身,成為國際知名的農機展銷品牌,也為中國農機流通協會進一步搞好服務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服務能力的不斷延伸,正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資源整合能力、戰略布局能力的重要體現。如陳濤副會長所說,“展會是平臺,一定要圍繞平臺的服務能力來布局謀篇,一定要努力把展會做成服務全球農機行業的平臺。”
擴展業務,百花齊放春滿園
——農機地頭展等影響深遠
如果說“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是一朵精心培育的花朵,那么,如何讓這朵紅花綻放得更嬌艷就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永恒的奮斗目標。多少年來,圍繞著如何向行業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這一主題,中國農機流通協會不斷探索,擴展服務項目,延伸服務鏈條,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全新業務之一:精心打造的農機地頭展行業公用品牌。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機產品的推廣應用模式、營銷傳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農業機械現場演示、展示需求增加,各種現場推介會、觀摩會、演示會、品鑒會成為重要的下沉傳播方式;另一方面,面對眾多相似的宣傳口號、廣告資料,農機用戶常常無所適從,難以決策。而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只有短短幾天,盡管可以在農機品牌傳播、信息交流、產品展示演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囿于時空限制難于承擔起這一重任。為此,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創新思路,開始了農機地頭展的行業共建、共用、共享的創建之路。
農機地頭展的培育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初創摸索階段,從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歷經滄州谷子、石家莊小麥機收、山東蔥姜蒜等5次活動,小試牛刀,取得了農機行業的初步認可。二是完善創新階段,自2018年7月舉辦北方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暨果園機械裝備演示、展示活動開始,到2019年7月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正式向社會發布行業公用品牌----農機地頭展,時間約一年,在河北、山東、重慶、廣西、廣東、遼寧、天津等省市舉辦活動13次,形成了成熟的運作流程和模式,獲得了行業的廣泛贊譽。之后,農機地頭展進入第三發展階段,即成熟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8月始,截止目前,盡管受疫情影響,農機地頭展仍成功舉辦13次。在今年7月召開的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年會上,河北、甘肅、江蘇、山東、遼寧、北京等省市的8個單位與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簽訂了合作舉辦地頭展的協議,農機地頭展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農機地頭展遴選先進農機技術與裝備在田間機械演示與展示,組織現場觀摩,整合專家授課、企業推介、用戶交流、產業互動資源,對接管理部門、科研單位、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用戶群體,是農機行業交流技術、開拓市場、宣傳品牌、檢驗產品的重要方式,是行業地頭營銷的重要體現,使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的會展服務在更為廣闊的時空內延伸。
全新業務之二: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幫你“霧里看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的會員主要是農機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分析市場、判斷市場走勢對于企業經營決策十分重要,是農機企業十分關注的痛點和難點。而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就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按月發布的一組反映農機市場運行狀況的定性指標,它通過月度內的農機商品的銷量、效益、補貼、庫存、人氣、信心等指數的變化,反映農機市場的景氣變化及發展趨勢,是農機企業進行市場分析的輔助工具。
早在2013年,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為給會員和社會提供更好的農機市場信息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市場分析難點,成立專門工作小組,根據經濟周期波動理論和景氣指數設計原理,研究開發了一套能夠及時反映我國農機市場變化的景氣指數(AMI),并率先在農機行業內發布。AMI是一個綜合指數,它由銷售能力指數、效益指數、農機補貼指數、庫存指數、人氣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加權而成,具有系統性的特點。指數分為三級,一級指數包括銷售能力指數、效益指數、農機補貼指數、庫存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涵蓋了市場運行的六大方面;二級指數設有拖拉機指數、耕整地機械指數、種植機指數、田間管理機械指數、收獲機械指數和運輸機械指數;三級指數數量最多,包括大型拖拉機指數、中型拖拉機指數、小型拖拉機指數、旋耕機指數、播種機指數、插秧機指數、小麥收獲機指數、水稻收獲機指數和玉米收獲機指數。只要你從事農機生產與銷售,都能找到你想要的數據。
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經過6年多的實施與完善,是目前農機行業影響、發布密度、參考價值且免費向社會發布的重要信息產品。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對農機市場運行狀態變化響應快速,可以及時監測和預測農機市場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趨勢,有助于農機市場主體及時判斷農機市場的運行情況和發展趨勢,洞悉農機市場的發展態勢,掌握行業發展形勢,為其制定經營決策提供參考。
全新業務之三:團體標準推動行業有序運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面對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農機經銷商數量爆發式增長,農機市場競爭激烈,無序現象時有發生的新情況,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制訂了《農業機械交易市場服務質量規范》《農業機械營銷企業基本條件、市場行為要求及等級劃分》《灌溉企業等級劃分和評定》《農業機械流通企業信用等級評價規范》《農業機械流通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指標》等團體標準,在規范農機流通行業競爭行為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針對我國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機化進入全程發展新階段的實際情況,面向會員需求,精準回應市場,主動出擊,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并發布了《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規范》《糧食烘干中心驗收技術規范》《葡萄刷式清土機》《有機肥深施機》等團體標準,供會員企業自愿采用,解決了一些會員單位的燃眉之急。
在2021年農機流通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又正式發布了行業公益平臺—農機行業短視頻公益推廣中心和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中國農機大講堂”品牌,與行業同仁共用、共建、共享。農機行業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以向農機行業短視頻公益推廣中心發布短視頻,向行業和社會講好農機故事,傳遞農機正能量。近幾年來,每年度的國際農機展上都安排30多場次高端論壇及專題活動,無論是論壇題材、論壇數量、報告嘉賓數量、報告內容質量,還是聽眾數量、全行業參與程度,均為行業之最。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中國農機大講堂”將繼續作為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的三大板塊之一,秉承公益、權威、開放的基本原則,在推動農機化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這朵“紅花”與更多新花排列組合,從而更加引人注目。
精細服務,將會員的心事放在心上
——2021年農機流通工作會議
7月24日—25日在青島召開的2021年農機流通工作會議暨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第七屆理事會(以下簡稱會議)大獲成功,近600名行業同仁到會。會議的服務用兩個字概括,就是“精細”。會議內容在充分掌握會員代表“需求”上精心設計,針對其最關心的問題展開,真正做到了讓會員代表來有所得、不虛此行。
會議內容除了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年度工作報告、人事及機構調整、審議新會員入會申請等常規內容外,會議服務按照如何把握我國農機化發展現狀及趨勢、如何提高農業機械營銷能力、在新形勢下如何拓展企業銷售業務三條主線展開。
針對農機企業如何拓展業務,會議安排了農機購置補貼操作實務技術專題培訓班,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研究員李英杰、趙瑩等4位專家重點講解了農機試驗鑒定制度及鑒定申報要求、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投檔工作介紹、農機購置補貼申請操作流程等;會議還舉辦了經濟、園藝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和農機具發展論壇,邀請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尚書旗、河北農業大學教授郝建軍等12位專家介紹了丘陵山區機械化、果園機械化、中藥材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機具、特色根莖類作物機械化等方面的內容,開闊了大家的思路。會議還安排了青島農機企業專場推介會,邀請麥克薩輪胎有限公司、青島洪珠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各自的產品,進一步樹立了青島農機的產業品牌。會議還舉辦了走進青島農機企業觀摩活動,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認可。會議期間,還專門組織了一次智慧農機產業園評審會,得到了平度市人民政府的點贊認可。
內容實在太豐富了,就在報到當天晚上,會議還加塞兒舉辦了一個農機合作社發展論壇,參加人數有200多人,這在農機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創新。會議當天更是有7場次開放的專業論壇,與會者表示很多內容都想聽,但因為分身無術,以致出現了選擇的困難。在農機具發展論壇,筆者曾遇到一位來自江蘇常州的會議代表,很糾結要不要進去聽,因為他覺得經濟園藝作物機械化的內容更解渴,最后還是忍痛割愛,奔另一個會場去了。好在有一部分內容已經上傳“國際農機展”微信平臺年會專場的視頻回放板塊,讓不能親臨現場參會的人員通過觀看視頻回放了解行業盛會,線上參與行業交流。中國農機流通協會這幾年在經濟園藝作物機械化方面著墨豐富,副秘書長苑同寶在會上還發布了《經濟園藝作物生產機械企業及產品名錄》。這本資料收錄了109個企業、560個產品,圖文并茂,是近年來特色作物機械領域的大全圖冊。會議上,還專門安排了農機地頭展活動,這是首次智能果園機械的演示展示活動,有近40個企業、100款產品參加了活動,現場觀摩人數達到了800余人,江蘇、山西、新疆、內蒙等省外地區均有到會觀眾。
來自:農機網
鍥而不舍,精心打造農機展銷品牌
——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 在中國農機行業,如果問什么活動是國際知名品牌?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牽頭主辦的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了。
2015年1月13日,2014年農機十大新聞在南寧揭曉,“中國國際農機展穩居亞洲、前五,國際化程度陡升,農機大展地位確立”入選十大新聞。入選理由:2014年10月28—30日,在武漢舉辦的“2014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展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其中國際展區面積較上年增長26%,共有來自12個的61家企業參展。展會期間還舉辦了“亞太區域農機協會圓桌會議”“中非農業機械合作貿易座談會”等國際性會議。從這屆開始,國際農機展在展覽規模及國際化程度上穩居亞洲、前五。
近年來,國際農機展展覽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中外展商2000余家,高端論壇及專題活動30多場,專業觀眾超過15萬人次,為農機行業矚目。如今,國際農機展享譽,被稱為國際化、全球性的農機商貿與品牌傳播平臺、農機信息集聚與交互平臺、產業政策與學術交流平臺、現代農業科技與裝備集成示范平臺。
國際農機展具有60多年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農具展覽會,并在農機訂貨會基礎上不斷進化壯大。農機訂貨會始于1979年,由中國農業機械化服務總公司主辦。1992年之前,訂貨會以在賓館簽訂合同的形式召開,一般有500—1000家農機生產企業和1000—2000家農機銷售企業參加,正式代表10000-15000人。1991年5月11日,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成立,并成為訂貨會的協辦單位。從此,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對標的國際農機展會,與時俱進,積極推動農機訂貨會升級轉型。
——1992年,在傳統賓館會的基礎上,增加產品現場展示,讓用戶能夠直觀地觀察產品,訂貨會從此實行“賓館+展場”雙會場模式。
——1997年,制作訂貨會會刊,主要登載參展企業展位、產品、聯系方式等信息,方便觀眾快速獲取觀展信息,提高觀展效率。
——1998年,增加訂貨會的國際化元素,將“國際農機展”并入“會”,同期同址召開,開啟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融合之路。
——2005年,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成為訂貨會暨國際農機展的主辦單位,開啟了農機展的“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時代”。
——2011年,面對大規模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新形勢,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聯合中國農機化協會、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共同辦展,并將展會名稱改變為“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
——2020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成為疫情之下舉辦的農機大會,線上線下同時舉辦,備受矚目。大會彰顯了大國能力、大國風范、大國自信。
……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創新,都代表著一次新的進步,新的發展。正是這持續不斷的微小進步,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實現了國際農機展的華麗轉身,成為國際知名的農機展銷品牌,也為中國農機流通協會進一步搞好服務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服務能力的不斷延伸,正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資源整合能力、戰略布局能力的重要體現。如陳濤副會長所說,“展會是平臺,一定要圍繞平臺的服務能力來布局謀篇,一定要努力把展會做成服務全球農機行業的平臺。”
擴展業務,百花齊放春滿園
——農機地頭展等影響深遠
如果說“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是一朵精心培育的花朵,那么,如何讓這朵紅花綻放得更嬌艷就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永恒的奮斗目標。多少年來,圍繞著如何向行業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這一主題,中國農機流通協會不斷探索,擴展服務項目,延伸服務鏈條,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 全新業務之一:精心打造的農機地頭展行業公用品牌。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農機產品的推廣應用模式、營銷傳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農業機械現場演示、展示需求增加,各種現場推介會、觀摩會、演示會、品鑒會成為重要的下沉傳播方式;另一方面,面對眾多相似的宣傳口號、廣告資料,農機用戶常常無所適從,難以決策。而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只有短短幾天,盡管可以在農機品牌傳播、信息交流、產品展示演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囿于時空限制難于承擔起這一重任。為此,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創新思路,開始了農機地頭展的行業共建、共用、共享的創建之路。
農機地頭展的培育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初創摸索階段,從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歷經滄州谷子、石家莊小麥機收、山東蔥姜蒜等5次活動,小試牛刀,取得了農機行業的初步認可。二是完善創新階段,自2018年7月舉辦北方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暨果園機械裝備演示、展示活動開始,到2019年7月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正式向社會發布行業公用品牌----農機地頭展,時間約一年,在河北、山東、重慶、廣西、廣東、遼寧、天津等省市舉辦活動13次,形成了成熟的運作流程和模式,獲得了行業的廣泛贊譽。之后,農機地頭展進入第三發展階段,即成熟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8月始,截止目前,盡管受疫情影響,農機地頭展仍成功舉辦13次。在今年7月召開的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年會上,河北、甘肅、江蘇、山東、遼寧、北京等省市的8個單位與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簽訂了合作舉辦地頭展的協議,農機地頭展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農機地頭展遴選先進農機技術與裝備在田間機械演示與展示,組織現場觀摩,整合專家授課、企業推介、用戶交流、產業互動資源,對接管理部門、科研單位、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用戶群體,是農機行業交流技術、開拓市場、宣傳品牌、檢驗產品的重要方式,是行業地頭營銷的重要體現,使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的會展服務在更為廣闊的時空內延伸。
全新業務之二: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幫你“霧里看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的會員主要是農機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分析市場、判斷市場走勢對于企業經營決策十分重要,是農機企業十分關注的痛點和難點。而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就是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按月發布的一組反映農機市場運行狀況的定性指標,它通過月度內的農機商品的銷量、效益、補貼、庫存、人氣、信心等指數的變化,反映農機市場的景氣變化及發展趨勢,是農機企業進行市場分析的輔助工具。
早在2013年,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為給會員和社會提供更好的農機市場信息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市場分析難點,成立專門工作小組,根據經濟周期波動理論和景氣指數設計原理,研究開發了一套能夠及時反映我國農機市場變化的景氣指數(AMI),并率先在農機行業內發布。AMI是一個綜合指數,它由銷售能力指數、效益指數、農機補貼指數、庫存指數、人氣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加權而成,具有系統性的特點。指數分為三級,一級指數包括銷售能力指數、效益指數、農機補貼指數、庫存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涵蓋了市場運行的六大方面;二級指數設有拖拉機指數、耕整地機械指數、種植機指數、田間管理機械指數、收獲機械指數和運輸機械指數;三級指數數量最多,包括大型拖拉機指數、中型拖拉機指數、小型拖拉機指數、旋耕機指數、播種機指數、插秧機指數、小麥收獲機指數、水稻收獲機指數和玉米收獲機指數。只要你從事農機生產與銷售,都能找到你想要的數據。
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經過6年多的實施與完善,是目前農機行業影響、發布密度、參考價值且免費向社會發布的重要信息產品。農機市場景氣指數(AMI)對農機市場運行狀態變化響應快速,可以及時監測和預測農機市場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趨勢,有助于農機市場主體及時判斷農機市場的運行情況和發展趨勢,洞悉農機市場的發展態勢,掌握行業發展形勢,為其制定經營決策提供參考。
全新業務之三:團體標準推動行業有序運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面對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農機經銷商數量爆發式增長,農機市場競爭激烈,無序現象時有發生的新情況,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制訂了《農業機械交易市場服務質量規范》《農業機械營銷企業基本條件、市場行為要求及等級劃分》《灌溉企業等級劃分和評定》《農業機械流通企業信用等級評價規范》《農業機械流通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指標》等團體標準,在規范農機流通行業競爭行為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針對我國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機化進入全程發展新階段的實際情況,面向會員需求,精準回應市場,主動出擊,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并發布了《新型職業農民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規范》《糧食烘干中心驗收技術規范》《葡萄刷式清土機》《有機肥深施機》等團體標準,供會員企業自愿采用,解決了一些會員單位的燃眉之急。
在2021年農機流通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又正式發布了行業公益平臺—農機行業短視頻公益推廣中心和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中國農機大講堂”品牌,與行業同仁共用、共建、共享。農機行業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以向農機行業短視頻公益推廣中心發布短視頻,向行業和社會講好農機故事,傳遞農機正能量。近幾年來,每年度的國際農機展上都安排30多場次高端論壇及專題活動,無論是論壇題材、論壇數量、報告嘉賓數量、報告內容質量,還是聽眾數量、全行業參與程度,均為行業之最。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中國農機大講堂”將繼續作為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的三大板塊之一,秉承公益、權威、開放的基本原則,在推動農機化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這朵“紅花”與更多新花排列組合,從而更加引人注目。
精細服務,將會員的心事放在心上
——2021年農機流通工作會議
7月24日—25日在青島召開的2021年農機流通工作會議暨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第七屆理事會(以下簡稱會議)大獲成功,近600名行業同仁到會。會議的服務用兩個字概括,就是“精細”。會議內容在充分掌握會員代表“需求”上精心設計,針對其最關心的問題展開,真正做到了讓會員代表來有所得、不虛此行。
會議內容除了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年度工作報告、人事及機構調整、審議新會員入會申請等常規內容外,會議服務按照如何把握我國農機化發展現狀及趨勢、如何提高農業機械營銷能力、在新形勢下如何拓展企業銷售業務三條主線展開。
不謀全局者不足于謀一域。我國已經進入機械化農業為主發展新階段,政策對農機市場的影響很大,正確認識我國農機化發展現狀及趨勢對于農機經營決策特別重要。對此,會議安排了兩個專題報告、一個專題會議,提供了一本書。會議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站長劉恒新做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專題報告,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副會長陳濤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對當前農機行業的看法和建議》。會議還召開了2021年農機流通信息工作會議,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吳才聰報告的題目為《農機作業北斗大數據挖掘與應用》,重點講解了北斗定位、作業終端等智能裝備在農機作業中應用情況,對農機智能化的前景進行了探討。會議提供的一本電子書是《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及各省實施意見匯編》,方便檢索。
無論是農機生產企業,還是流通企業,農機營銷的能力建設必不可少,新形勢如何提高農業機械營銷能力尤為重要。為此,會議舉辦了農機營銷發展論壇,邀請紛享銷客、極飛科技等4位有關代表介紹了農資市場營銷模式創新與實踐、農機營銷服務數字化、農機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機銷售等內容;會議還召開了金融服務助力農機營銷研討會,重點研討了農機金融在國內的現有實踐和未來發展、農機金融相關產品及政策等。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經過8個多月的努力,圍繞提高行業農業機械營銷能力,編印了3本書,分別是《農業機械營銷實務》《農業機械營銷工作讀本》和《農機營銷與服務典型案例》,有理論、有實踐,很受歡迎。
針對農機企業如何拓展業務,會議安排了農機購置補貼操作實務技術專題培訓班,邀請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研究員李英杰、趙瑩等4位專家重點講解了農機試驗鑒定制度及鑒定申報要求、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機具投檔工作介紹、農機購置補貼申請操作流程等;會議還舉辦了經濟、園藝作物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和農機具發展論壇,邀請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尚書旗、河北農業大學教授郝建軍等12位專家介紹了丘陵山區機械化、果園機械化、中藥材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機具、特色根莖類作物機械化等方面的內容,開闊了大家的思路。會議還安排了青島農機企業專場推介會,邀請麥克薩輪胎有限公司、青島洪珠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各自的產品,進一步樹立了青島農機的產業品牌。會議還舉辦了走進青島農機企業觀摩活動,得到了與會者的高度認可。會議期間,還專門組織了一次智慧農機產業園評審會,得到了平度市人民政府的點贊認可。
內容實在太豐富了,就在報到當天晚上,會議還加塞兒舉辦了一個農機合作社發展論壇,參加人數有200多人,這在農機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創新。會議當天更是有7場次開放的專業論壇,與會者表示很多內容都想聽,但因為分身無術,以致出現了選擇的困難。在農機具發展論壇,筆者曾遇到一位來自江蘇常州的會議代表,很糾結要不要進去聽,因為他覺得經濟園藝作物機械化的內容更解渴,最后還是忍痛割愛,奔另一個會場去了。好在有一部分內容已經上傳“國際農機展”微信平臺年會專場的視頻回放板塊,讓不能親臨現場參會的人員通過觀看視頻回放了解行業盛會,線上參與行業交流。中國農機流通協會這幾年在經濟園藝作物機械化方面著墨豐富,副秘書長苑同寶在會上還發布了《經濟園藝作物生產機械企業及產品名錄》。這本資料收錄了109個企業、560個產品,圖文并茂,是近年來特色作物機械領域的大全圖冊。會議上,還專門安排了農機地頭展活動,這是首次智能果園機械的演示展示活動,有近40個企業、100款產品參加了活動,現場觀摩人數達到了800余人,江蘇、山西、新疆、內蒙等省外地區均有到會觀眾。
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的立身之本是什么?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會長毛洪說是“服務”。他說:“‘三十而立’,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成立至今就滿三十年了。黨的引領是協會成功的政治保障,這次大會我們高度重視黨建工作,把黨史學習教育與農機地頭展相結合,實現了預期效果。在業務層面上,協會的成功在于服務,在于用心服務,在于讓會員滿意、行業認可的服務。服務對于中國農機流通協會來說,是協會宗旨,是工作方法,也是組織追求的目標。同時,還要向社會發出行業聲音,這也是協會的重要工作。就在大會上,我們安排了《扶貧攻堅·農機答卷》活動的紀錄片回放,這次活動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央廣網、中國農機化導報在2020年共同主辦,彰顯了農機行業的政治站位,向社會講述了77個單位的扶貧故事。今后我們要繼續與時俱進,根據會員需求不斷擴展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以優質的、高價值的服務贏得未來,為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做出貢獻。”(中國農機化信息網信息中心 梅成建 苑同寶)
來自:農機網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
- 299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26892久保田70-95馬力拖拉機電控功能簡介
- 13723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244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175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826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307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217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2119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