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深耕數字農業!阿里、京東、拼多多開展軍備競賽
繼農村淘寶、農業撮合平臺和生鮮電商紛紛崛起后,傳統農業近期再迎互聯網改造潮。6月29日,農業農村部官網披露,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推進數字農業等項目建設。而以“助農”為標簽的上海互聯網企業拼多多剛發起一項特殊比賽,由人工智能對戰農人,看誰能種出更好的草莓,首次檢驗智慧種植方案在實際生產中的效果。
這新一輪由互聯網公司出手的“數字農業”嘗試究竟有何特點?
科學家與農人比賽種草莓
阿里巴巴去年10月專門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迄今8個月來,已完成在廣西、云南的兩個數字農業產地倉和17個銷地倉建設,并布局近50個盒馬村。其中,盒馬村是與當地產業相結合,利用各項數字科技直接參與種植。
位于上海崇明區綠華鎮華西村的盒馬村,種植160畝翠冠梨,該村運用智能水肥一體灌溉、無人機殺蟲等50項數字化投入,旨在減少人工投入在農產品成本中的占比,更通過高科技“精算”,培育出更高品質水果。而數字農業的產地倉和銷地倉,側重于農產品的保存、分揀、分撥,并進行數字記錄。
上海盒馬村的無人值守機器人和無人機
在物流端,阿里擁有菜鳥運輸網絡,消費端則有盒馬、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么等線上渠道。阿里擬對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和銷售進行全鏈條的數字化顛覆,實現雙向追蹤——農產品變為商品,經歷哪些鏈路,賣給哪些消費者,農民知道;農產品從哪個倉發出,在哪塊地種出,當地氣候、土壤情況如何,消費者也知道。
近年來始終力推“農產品上行”的拼多多,也不再滿足于僅對農產品下游分銷渠道進行改造,或在銷售上予以流量扶持,其觸角正向中上游延伸。今年5月,拼多多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同發起一場草莓種植比賽,4支全球高校的青年科學家團隊利用植物生長模型、機器學習算法等方式,實現草莓種植全程管控,并與4支來自中國草莓十強縣的農人隊伍切磋,尋找適宜高原草莓種植的解決方案。這項“人機對弈”背后,透視著拼多多有志于上溯到針對生產端提出“智慧解決方案”的興趣,旨在探索數字農業科技的產銷一體化應用,讓小農戶承擔得起新技術并從中獲益。
拼多多位于云南富民縣的高原云果產業園的比賽基地
彌補數字農業發展短板
電商京東也在通過技術加持,深入參與供應鏈上游建設。兩年前,京東在北京通州地區打造了一座植物工廠,總面積1萬多平方米,是目前國內的采用日本技術的太陽光和人工光結合型植物工廠。通過科技手段,工廠內的蔬菜常年處于最適宜生長的環境中,產量是常規種植的3至4倍,更比常規種植方法節水90%以上。目前,植物工廠生產的蔬菜作為京東生鮮自有品牌“京覓”一員,已到達消費者身邊。
盡管這些改造大多處于試驗階段,但互聯網企業有志于提供生產技術并直接組織生產,以重構生產鏈、供應鏈、銷售端的決心已很明顯。但這也意味著巨大的投入。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說,針對農產品難以長時間保存、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長期高達約30%、農產品標準化的缺失等問題,阿里數字農業采取建低溫保存倉、添置大型自動分揀設備等措施。
水果自動分選設備
例如,阿里已有的兩座數字農業產地倉,是農產品的中轉和包裝中心。其中,面積數萬平方米、0至4攝氏度的冷凍庫將生鮮農產品的損耗降至10%左右。產地倉內的多通道光電分選機,可測出每顆水果的果徑、重量、酸甜度、果面光潔度,以及是否有霉斑、劃痕等,并實時分門別類,自動分揀效率是一名熟練工的124倍。“但這些大倉、大設備無一不是重資產,我們已做好技術儲備和迎接挑戰的思想準備,為未來10年做好開端。”侯毅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李建明認為,近年數字農業發展所需智能設備尚缺乏,復雜作物生長模型系統研究也不夠深入,互聯網公司的介入,無疑將彌補這些短板。互聯網業內人士則認為,目前,基于消費端的盒馬、京東、天貓等消費互聯網已頗具規模,而以農業科技化、數字化為核心的產業互聯網還剛剛興起,阿里、拼多多的數字農業探索,嘗試將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連成一體,其困難曲折和想象空間同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