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制度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完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制度”的要求。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再次提出“完善秸稈和畜禽糞污等資源化利用制度”的要求,并強調“開展秸稈高值化、產業化利用”。“完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制度”已成為現階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方向。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截至2018年底,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到85.45%,提前完成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目標要求。據中國農科院資源區劃所估測,隨著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持續提升,秸稈離田利用與還田利用已經各占半壁江山。在我國已利用的7.7億噸秸稈中,秸稈離田利用占48%,秸稈還田利用占52%。
秸稈離田利用的途徑多樣。在我國秸稈“五料化”利用中,除秸稈直接還田外,秸稈飼料化利用、燃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以及秸稈堆肥還田都屬于秸稈離田利用的范疇。目前,我國秸稈離田利用仍以秸稈飼料化利用和農戶直接燃用為主,兩者占我國秸稈離田利用總量的3/4左右。牲畜養殖每年消耗的4.5億噸飼草,一半左右由秸稈提供。據第三次農業普查,目前仍有44.2%的農戶以秸稈、薪柴為主要生活能源。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20年來,隨著農業科技進步和大力扶持,秸稈新型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工廠堆肥等新型產業化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但其總體利用能力尚不足1億噸,僅占秸稈離田利用總量的1/4左右。為貫徹落實“完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制度”的決定,減少秸稈廢棄和焚燒,持續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早日實現秸稈全量化利用的目標,必須多方施策,推進秸稈離田產業化利用。
一是建立新型的農牧結合制度。以秸稈飼料化利用為主導的秸稈離田利用,不僅是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的關鍵環節,也將成為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而從我國節糧型畜牧業長遠發展的需求來看,目前我國種養脫節問題十分嚴重,畜產品自給率不高。此外,我國秸稈處理飼喂水平與發達存在很大差距,亟待進一步提升。因此,我國應從過度依賴化肥等無機物質的現代農業向有機和無機相結合的生態農業轉變,以農業龍頭企業尤其是農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有實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以現代生態農業園區為載體,以種養一體化、規模化、標準化為主要經營組織方式,構建系統完善的生態循環農業鏈條,將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消納在園區內,從而建立新的農牧結合制度,實現農業的園區化、化、生態化發展。
二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組合施肥制度。目前,上農業發達的基本形成了秸稈直接還田+廄肥(糞便與墊圈秸稈混合堆肥)+化肥的“三合制”的施肥制度。以此為鑒,基于我國國情,以糧食、棉花等大田作物“秸稈直接還田+化肥”、大田經濟作物“秸稈直接還田+有機肥+化肥”、設施蔬菜水果“有機肥+化肥”為主要組合方式,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組合施肥制度。
三是努力提高秸稈打包離田機械作業質量。秸稈打包離田是秸稈離田多元化利用的基礎作業。應盡快研發并推廣秸稈耬草、打捆一體機和抓草、運輸一體車,以盡可能減少對農田的碾壓;其次,大力推行農作物收獲和秸稈打捆一體化作業,實現秸稈的不落地“無土”打包,同時適度降低秸稈撿拾作業強度。這樣既減少了農田優質土壤的流失,又降低了秸稈的含土率,從而提高秸稈的質量。
四是建立以廢棄秸稈為主要消納對象的秸稈產業化體系。我國秸稈廢棄量尚有1億多噸。如果加上蔬菜尾菜,年廢棄量不低于2億噸。這些廢棄秸稈不僅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而且導致農村環境臟亂差。秸稈打捆離田對保障我國秸稈產業化利用、緩解秸稈禁燒壓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開發秸稈打捆離田利用潛能的同時,必須重視廢棄秸稈的收集利用,逐步建立以廢棄秸稈為主要消納對象的秸稈利用產業化體系。例如,利用瓜菜秸稈和蔬菜尾菜,發展秸稈堆肥、秸稈沼氣、秸稈養畜等秸稈循環利用產業;利用棉稈、油菜稈等木質秸稈,重點發展秸稈成型燃料等秸稈新能源產業。
五是努力提高秸稈新型產業高值化利用水平。在進一步推進秸稈養畜和秸稈食用菌良性發展的基礎上,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的“開展秸稈高值化、產業化利用”的要求,對秸稈離田利用的各產業門類做出詳盡的技術性、經濟性和生態性評價,明確高值化利用的優先順序,并給予重點扶持和推進,將秸稈新型離田產業化利用推到一個更高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