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珠杯”2019年度全國農機化十大新聞條目
1.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跨上70%臺階,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
2019年,農業農村部著力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工作,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跨上70%臺階,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畜牧水產養殖、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均提升2個百分點以上。
2.時隔40年,國務院再次召開以農機化為專題的會議,部署加快農機化轉型升級。
3月17日,春季農業生產暨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工作會議在湖北省襄陽市召開,李克強總理對會議的召開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加快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胡春華副總理出席會議,并在講話中強調,要積極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加強農業防災減災,保障農業生產穩定發展。
韓長賦部長在會上向農業農村系統提出明確要求,加快推進機械化由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烘干、秸稈處理全過程發展,由種植業向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業延伸,由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擴展。
這次會議是繼1978年第三次農機化工作會議40年后,國務院又一次召開的以農機化為專題的工作會議。
3.舉行紀念毛澤東“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論斷發表60周年活動。
4月29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重要論述暨紀念毛澤東“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論斷發表60周年活動在江蘇舉行。業內領導專家齊聚一堂,撫今追昔,碰撞思想,共同回顧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歷史進程,展望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未來發展,為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言獻策。
1959年4月29日,針對當時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不實事求是的作風,毛澤東就機械化等六個問題寫了一篇《黨內通信》,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論斷,為農業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4.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獲批成立。
農機裝備創新中心于5月正式獲得工信部批復組建,是正式批復建設的第12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也是農機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該中心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是制造強國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每個行業只設一家創新中心。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由中國一拖牽頭組建,以洛陽智能農業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為依托單位,由6位院士及多名行業知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集聚了中國一拖、清華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創新資源。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將圍繞關鍵材料及工藝、核心零部件及元器件、農機裝備智能化等領域,建設研發設計平臺、中試驗證基地、推廣應用與成果孵化平臺、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等,推進農機裝備產業鏈完整協同發展。
5.農業農村部農機試驗鑒定總站與農機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合署辦公。
6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農機試驗鑒定總站和農業農村部農機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召開合署辦公大會。農業農村部張桃林副部長在會上強調,兩站要以合署辦公為契機,圍繞農業機械化全程推進發展各項重點任務,優化職能配置,推進業務整合,構建職責明確、執行有力、協同、服務到位的職能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支撐保障能力。兩站合署辦公后共設置19個部門,137名編制。
兩站合署辦公是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新形勢下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也是整合職能力量、提高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徑,有利于整合資源、激發活力,實現優勢互補,統籌推進農機化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6.建立農機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從而使部級任務上升到層面。
7月9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工信部在京召開農機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16個成員單位次會議,宣布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工作制度》,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任務分工和2019年工作計劃》,張桃林副部長、工信部辛國斌副部長出席會議并分別講話,對協同抓好42號文件貫徹落實提出要求,從而使部級任務上升到層面。在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指導下,吉林省率先頒布實施《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2019年共有30個省區市出臺貫徹實施42號文件意見。
7.兩位農機專業教師喜獲表彰。
9月10日,在第35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慶祝2019年教師節暨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京舉行。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尚書旗教授、山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張淑娟教授兩位農機專業教師分別榮獲“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模范教師”稱號。
尚書旗教授在根莖類作物機械化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對農機教育體系改革作了大量工作,培養了大批農機專門人才。曾獲“科技進步二等獎”、“五一勞動獎章”、“科技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張淑娟教授將三維設計軟件引入機械制圖課程,建立了制造業信息化培訓中心的三維CAD教育培訓基地。她主講的機械制圖課程獲批“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還被評為“十佳農機教師”。
8.首次畜牧業機械化現場會在青島召開,吹響加快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號角。
10月30日,首次畜牧業機械化現場會在青島召開,吹響加快畜牧業機械化發展的號角,提出力爭到2025年畜牧養殖機械化率達到50%,標志著我國農機化發展從種植業向畜牧業拓展。當前我國畜牧業機械化水平僅為33%,遠低于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畜牧業機械化是實現畜牧業發展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是確保肉蛋奶生產、環境的緊迫需要。為支持生豬生產,農業農村部將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內的所有適用于生豬生產的機具品目原則上全部納入本省補貼范圍,支持推動廣大養殖場戶購機用機。
9.優勢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技術與裝備需求調查目錄等6項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成果發布。
10月30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總站、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和農業農村部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聯合在青島發布了6項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成果。
發布的6項具體內容包括: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主要農作物品種選育宜機化指引、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裝備需求目錄、“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農機化科技信息交流平臺。
為推動解決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問題,促進農機化發展,2019年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部農機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農機試驗鑒定總站組織了優勢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技術與裝備需求調查工作。各級農機推廣機構的近3萬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所有農業縣主要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進行了實地調查。此次調查基本摸清了規模種養區域、面積(養殖量)、關鍵環節技術與機具缺口和下一步研發推廣重點,形成了蔬菜、林果、茶葉、雜糧、中藥材、青貯玉米、牧草、畜禽和水產等9類農產品機械化技術裝備需求目錄。
10.農機裝備領域榮獲四項2019年度科學獎。
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主持完成的“東北玉米全價值仿生收獲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摘得2019年度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李洪文教授主持完成的“北方玉米少免耕高速精量播種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主持完成的“水產集約化養殖精準測控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以及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熊本海主持完成的“家畜養殖數字化關鍵技術與智能飼喂裝備創制及應用”分別榮獲技術進步二等獎。
“東北玉米全價值仿生收獲關鍵技術與裝備”針對東北玉米含水率高、種植密度大等造成的機收損失與損傷嚴重問題,發明摘穗、剝皮、脫粒核心技術,研制玉米籽粒-芯軸聯合收獲機、穗-莖兼收玉米聯合收獲機等2套新裝備,解決了摘穗堵塞與啃穗、剝皮不凈、脫粒損傷等技術難題,為芯軸和秸稈多元利用提供了收獲裝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