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糧食安全河南出了哪些實招
近日,我省獲得2018年度糧食省長責任制考核“”等次,排名二。在成績的背后,我省為守住糧食“命脈”,出了哪些實招?
設立10億元糧食基金農民種糧“賣得出”
“要保障糧食,首先要保護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收益,不出現‘谷賤傷農’,這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劉云坦言。
如何確保農民種糧“賣得出”?首先要解決有“人”收的問題。
為此,我省鼓勵各類糧食儲運加工企業入市收購,形成多元化主體共同收購的局面;鼓勵企業與農戶和家庭農場、合作社等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合作關系,降低交易費用和交易成本。為幫助這些糧食收儲加工企業“有錢收糧”,我省設立了10億元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并進一步完善基金管理辦法,降低企業進入門檻,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問題。
從2016年到2019年11月底,全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糧食3081億斤。其中,收購價糧食900億斤,市場化收購超過2000億斤,初步形成了以市場化收購為主的局面。據統計部門調查,在正常年景下,我省普通小麥種植畝均現金收益保持在400元至500元的水平,沒有出現大面積“賣糧難”現象。
提升科學儲糧管糧水平護舌尖上的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省每年都對新收獲的稻谷、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品種,進行重金屬含量、毒素含量和農藥殘留等項目監測。自2001年開始,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連續19年開展了收獲小麥質量調查與品質測報,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布《全省收獲小麥質量品質報告》。
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劉大貴說,通過開展質量調查與品質測報,能準確掌握當年收獲小麥的質量狀況,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并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對指導我省種植結構調整、促進小麥產銷銜接、推動主食產業化和糧油加工業的發展以及促進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通過落實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項目,推廣應用智能通風、環流熏蒸、低溫儲存、氮氣儲糧等綠色儲糧技術和工藝,減少熏蒸藥劑使用,降低熏蒸藥劑殘留,在儲存過程中保障糧食綠色優質。投資5.8億元,建設河南省糧安工程智能化管理平臺和365個智能化糧庫,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了基層糧庫的可視化、智能化、動態化、便捷化、遠程化和精準化管理,全省糧食倉儲管理和儲糧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推動主食產業化發展打造“國人廚房”
如何讓老百姓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
“一是推動主食產業化發展,發展專用粉和預拌粉、饅頭、面條、米制品、速凍食品、方便食品六大產業;二是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遴選好糧油系列產品、支持示范企業發展,推動示范縣建設;三是通過大力推進糧油深加工等,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進而豐富百姓餐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巡視員朱保成說。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糧食產業發展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出臺加快建設糧食經濟強省的實施意見,堅持“四優四化”和“五優聯動”一體推進。持續加大政策引導,“十二五”以來,以60億元的總投資規模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強化品牌培育,全省糧油企業品牌達1030個;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類加工企業適應供給側需求,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全省糧油加工業總產值達2036億元,主食產業化率達48%,糧油加工轉化率達86%。(記者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