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元農業生產性服務市場開啟
“隨著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和農業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普通農戶面臨許多新問題,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不合算的事越來越多。”日前,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告訴記者,針對小農經濟成本高、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有助于將一家一戶小生產融入農業現代化大生產之中。今后一個時期將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黃金期,預計市場規模將達萬億元。
從范圍看,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現代農業發展基本規律。美國農業勞動力只占總勞動力2%左右,但為農業提供服務,如農機作業、產品加工、運輸,以及供銷、倉儲、市場信息等服務的人數卻占整個勞動人口的10%以上,大大超過直接從事農業的人口。隨著一國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變化,農業生產性服務的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
在我國,農業生產托管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業態,近年來頗為流行。截至2018年底,農業生產托管面積為13.84億畝次,比上年增加52.7%,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服務組織數量37萬個,服務對象4630.17萬個,其中小農戶4194.37萬戶,占服務對象總數的91%,并涌現出多種服務模式。
農民合作社是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市場主體。進入10月份,江西省上栗縣橋頭村的玉米陸續成熟。村里不少農民感慨地說,幸虧有了合作社的農化服務,草地貪夜蛾才沒能大面積危害玉米苗。如今,當地農民合作社已由水稻種植合作社,發展到水產養殖、荷塘種養、農產品銷售等10個專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除了農民合作社以外,很多社會資本也進入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不少市場主體取得了一定成績。如中化集團“中化MAP”模式,金正大集團“金豐公社”模式,深圳諾普信農化有限公司“田田圈”模式。這些企業,有的依托農資農機資源優勢開展服務,有的依托技術和信息優勢提供服務,有的注重構建線上線下服務平臺,有的通過結成聯盟等方式提高服務能力,實現了服務主體和農民多方共贏。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分析說,當前大量工商資本紛紛投身農業,主要有兩大方向。一部分聚焦農業生產端,如萬達、萬科、阿里巴巴等企業都開始在農業領域布局。另一部分則聚焦農業服務端。這些企業通常在布局,建立技術服務中心,提供農業生產性托管服務,幫助農民提高產品品質,打造品牌。
張天佐表示,經過多年扶持引導,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的技術力量、設施裝備、服務主體等方面都已具備了一定規模。現有50多萬從事農業科技教學推廣服務的專業人員,一大批農業院校畢業生和農村成長的“土”專家;擁有近10億千瓦農業動力機械、數千萬套配套裝備和不少倉儲、物流、加工等設施設備;已經培育300多萬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可以說,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