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十年時,孩子們撿廢鐵捐了一臺拖拉機
金秋十月,沈陽一所小學迎來百年校慶,近千名畢業生從海內外返回母校。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同濟大學校長裴鋼深情表示:“小學是人生的步。和平一校不僅教給我們知識,更錘煉我們的人格,讓我們從小就懂得要為、民族的偉大振興而努力。”
和平一校創立于1919年,前身為奉天公學堂。歷經百年風雨,反映時代變遷。學校走過曲折漫長的艱苦時期,經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堪稱中國現當代教育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拖拉機的故事獻給祖國建設最前方
2019年10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讓每一個中國人熱血沸騰。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之際,和平一校的師生同樣激情澎湃。歷時一年時間完成了一件“大事”:購買了一臺嶄新的拖拉機,作為國慶的獻禮,獻給祖國建設的前方。
1959年4月的一個清晨,一臺嶄新的披紅掛彩的拖拉機出現在“南昌小學”(和平一校曾用校名)操場的正中央。同學們興奮不已,紛紛跑到它的身邊駐足觀看。
拖拉機為啥開進了小學校園?原來,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學校號召全體同學撿拾廢鋼鐵,為的發展建設岀一份力。號召得到了全校師生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利用課余時間撿拾廢鋼鐵,并及時上交學校。近一年的時間里,小學生們撿拾了近千斤廢鋼鐵。國慶節來臨之際,學校用賣廢鋼鐵的錢購買了一臺嶄新的拖拉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獻禮,提前運到了北京。
當一雙雙小手撫過這臺嶄新的拖拉機,凝聚出的是全校師生對偉大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與熱愛。
“實驗班”的故事為體弱學生免費發豆漿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和平一校以“和”立校,構建以“和文化”為主題的辦學模式。“和,具有‘和諧’‘自然’‘美好’之意。其目標是讓學生與美好相遇,向著自然、美好奔跑。”和平一校教育集團的集團長、黨委書記李曉東介紹。
和平一校將學生的身體健康作為教育的要務。解放初期,針對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的實際情況,和平一校開展了以“身體好、功課好、品行好”為主要內容的“三好實驗班”的試點和推廣。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學校為身體發育不合格的學生免費每日提供豆漿,還邀國外營養學家到校指導保健班的工作。曾經“弱小”的孩子,在“三好實驗班”里成長為德智體發展的學生,在當時社會產生了良好的反響,吸引國內外專家紛紛到校實地考察。
“小藥瓶”的故事讓愛與溫暖在校園傳遞
校史館里,兩張上世紀80年代的合照格外引人矚目,微笑著合影的小學生中,占據“C”位的小男孩,手里都拿著一個小藥瓶,笑容卻格外燦爛奪目。李曉東校長介紹:“這是一個帶著愛與溫度的‘小藥瓶’的故事。”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在學校德育“一體化”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廣和藝術教育的廣泛開展之下,和平一校學生的整體素養得以提升。
1985年2月,少工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合開展了“創造杯”少先隊活動廣播報道比賽,和平一校一舉奪得“創造杯”大獎。當獎金發放到學生們手中的時候,參賽的孩子們興奮之余做了一個決定:“把獎金拿出來,為學校生活貧困、身體有病的同學購買藥品。”這就有了那兩張珍貴的照片,有了一個在學校里傳播了幾十年,帶著溫度的關于“小藥瓶”的故事。
李曉東校長在和平一校工作33年,從一線語文老師、班主任,成長為一位校長、市教育專家。更難得的是,她還是和平一校的校友,在這里度過了自己的小學時光。七年前,她率領學校團隊將和平一校文化凝練為“和”,率先提出“和文化”引領全校發展。“和文化,讓和平一校的教育教學多彩而有溫度;和文化,讓和平一校的孩子陽光自信,率性生長。”她表示。
合唱團的故事迎接外賓我們都參加過
在“與國同夢”和平一校百年校慶文藝晚會上,當原和平一校星海童聲合唱團及各界老校友,一同穿著白襯衫,戴著紅領巾,登臺獻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時候,白發蒼蒼的老校友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臉上洋溢著純真的微笑。
和平一校星海童聲合唱團創建于1957年,成立60余年間獲獎無數。專程從美國趕回沈陽參加校慶的77屆畢業生李楓開心地回憶:“和平一校的文藝隊特別強大,迎接西哈努克、金日成等外賓,我們都有參與。加入這個文藝隊,我學到了很多技能,唱歌、跳舞、朗誦樣樣都行,真是受用一輩子!”
1980年代,和平一校首開遼寧省藝術教育先河;1990年代,承辦教育整體改革現場會;上海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三次率隊,來校考察第二課堂活動……建校百年間,和平一校五易其名,校舍面積擴大了三倍,學生數量增加了七倍。更榮獲“紅旗單位”“特色學校”“德藝雙馨小學”等十幾項榮譽,以及百余項省、市、區級榮譽,成功入選2018年中國影響力中小學百強榜小學榜第35名。
如今,站在下一個百年的全新起點,李曉東校長表示:“和平一校百年教育新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重整‘學裝’再出發!”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封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