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級的二手農機市場何時能夠壯大起來?
近幾年來,二手汽車市場很是“火爆”,瓜子、人人、優信等二手車交易平臺廣為大眾熟知。由發展迅速的二手汽車市場聯想到農機行業,為什么二手農機卻沒有同步“火爆”起來呢?
按理說,我國二手農機的數量和規模是巨大的。我們都知道,從2004年開始的農機行業10年“黃金發展期”期間,農機企業生產量、農民購買量、市場保有量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拖拉機、小麥機、水稻機、玉米機、旋耕機等主要農機市場趨于飽和。高度的市場保有量為二手農機市場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除正常使用過的二手農機外,還有一部分新機也進入了二手市場:一是部分經銷商為去庫存、緩解資金壓力,將手里的新機低價轉入二手市場,加之當前國三升國四期限臨近,農機經銷商庫存壓力也進一步加大;二是地區之間補貼資金不平衡造成補貼機異地流動,一些能享受到補貼的農民將購買到的新機器直接轉賣給補貼資金緊缺的地區,或補貼資金高地區的補貼機流轉到資金少的地區;三是一些騙補的合作社等將手里全新的“項目農機”轉手到二手市場(對于騙補行為,和各地農機主管部門已加大打擊力度,清理、整治“問題環節”)。
總體來說,我國二手農機貨源足夠,存儲量夠大,也具備可持續性供應,所以二手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國內二手農機的交易還處于探索和創新階段,雖然有眾多經營商戶,但基本處于‘小、散、低’層次,沒有形成規模。綜合行業專家觀點,二手農機市場沒有壯大起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缺少科學的二手農機分級評估標準和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及專業鑒定人員,這是阻礙我國二手農機市場良性發展的因素。二手農機的估值難在買方和賣方之間對同一臺機器的價值認定不一致。有了公正的評價機構制定二手機評價標準和權威機構鑒定,機主和用戶就可以按照標準達成一致意見,完成交易。但國內二手農機恰恰最缺的就是權威機構、行業標準和專家,這是造成二手農機發展不規范、估值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價格和補貼政策。從本質上來說,相對于新機,二手農機的核心優勢是價格上的優勢。如果沒有了這個優勢,二手農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我國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關鍵就是幫助用戶解決部分資金問題,降低購買門檻。25%~30%的比例正好是使用兩三年二手農機的市場流轉價,價位相差不多,農民當然更愿意領補貼購買新機。因此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手農機市場的發展。
售后問題。眾所周知,新購農機都有“三包”服務,而且多是由農機經銷商提供,維修起來較為方便;而購買的二手農機大多在“三包”期之外,機器出了質量問題只能由購買者自己承擔。
不法商販。因二手農機價格便宜,性價比高,市場越來越火爆,但卻讓一些不法商販鉆了空子。如:可能會賣給你事故車,雖經翻修之后看不出什么問題,但是可能會給用戶造成心理陰影;在進行二手機交易時手續不全,如抵押車、查封車等。這樣的車價格便宜,但可能會讓購買者攤上違法的事兒;機器工作時間長,這部分農機的工作時間大大超過正常范圍,存在機器勞損的隱患,雖然便宜,但質量沒有保障。
結語:在當前農機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要刺激、盤活市場,二手市場的利用空間是非常可觀的。想要讓二手農機市場發展壯大起來,首要任務是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二手農機評估標準。發達的二手農機交易,都有正規的鑒定、評估機構,行業協會也給經銷商和用戶提供有二手農機估值參考標準。筆者在此呼吁國內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牽頭,成立二手農機權威鑒定機構,大力維護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從而促進二手農機經營與服務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