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噸秸稈收入1200元!“秸稈經紀人”了解一下?
光鮮的明星背后總有一位有能力的經紀人,為他量身打造形象。麥收時節我們的麥田里也迎來了它們的經紀人:“秸稈經紀人”,他們是誰呢?
“秸稈經紀人”
隨著秸稈禁燒在農村的廣泛宣傳和大力管制,農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燃燒秸稈的現象大幅減少。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使秸稈變得更加有用,催生了和秸稈相關的新的職業、新的產業。
如今,一家一戶處理秸稈很難產生經濟收益的現實被普遍認同,在各地秸稈收儲中心建設尚不完備的現狀下,秸稈經紀人既攪活了秸稈收儲市場,又緩解了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的收儲瓶頸。
在這一背景下,“秸稈經紀人”便應運而生。
陳建平原本是安徽省郎溪縣的一名普通農民,但是現在,他成為了一名很專業專門的“秸稈經紀人”。陳建平從2017年開始,就跟附近的鄉鎮簽訂了為期三年的秸稈綜合利用服務協議,負責將周邊2個鄉鎮,150多戶農民拋棄在田間地頭的秸稈拉走,再賣給附近的這家生物質能企業。
安徽省郎溪縣秸稈經紀人陳建平:現在我們每年要達到靠近兩萬畝田的,就是田塊,稻草將近就是六七千噸,現在我們到里昂電廠是兩百八十元(每噸),加上一個補貼,電廠也給我們了,三百三十元(每噸),這個除掉工人工資,我們一季,可以弄到三四十萬元錢的手續費,工錢養家糊口。
在郎溪縣,現在大大小小的秸稈經紀人已超過200人。在江蘇、河南、山東大部分區縣也出現了不少兼職的秸稈經紀人。
據了解,部分秸稈經紀人,在效益好的時候,一噸秸稈毛收入可以達到1200元!
秸稈變錢難在哪兒
但秸稈經紀人也有著自己的難處。
市場秸稈需求量大,可用于編織草簾給冬季大棚保暖,也可用做熱電廠發電燃料或賣給造紙廠、秸稈壓縮板廠。看似市場紅火,卻也有著變錢難的問題。
一、采收時間短或無秸稈可收。秸稈回收季節性強,一年兩季。夏季農時緊張,時間太短,留給秸稈收儲的時間更為有限。秸稈經紀人希望等一片地的小麥都成熟后一并收割,免去機器來回的成本。而麥收時節農民為了搶收搶種,沒有辦法等待經紀人上門收秸稈,只能粉碎還田,經紀人面臨無秸稈可收的困境。
此外收儲秸稈還受天氣影響,如小麥生長期遇干旱,麥稈過短,收割機一遍過去后也留不下麥秸。要是打捆時間頻繁下雨,不僅打捆機不能下地,秸稈品質也不好。
二、庫存難、運輸難。200畝的料場,堆滿也只能存放1萬噸秸稈。高庫存還面臨防火壓力,打捆時壓得實,庫存中如果熱量散發不出來,容易發生自燃。俗話說,“三里不送草”。秸稈回收雖有利可圖,但經不起折騰。高昂的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很容易就把利潤吃掉。
如何解決難題
兩大難題造成秸稈收儲困難,不少秸稈經紀人便選擇給與農戶一定的化肥補貼,促進農戶的積極性,不再讓農民覺得費時費力不劃算。此外,用補貼或者政府采購等措施增加秸稈市場的銷路,可以加速秸稈處理的產業化、市場化。
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體系,促進秸稈綜合利用。以定遠縣連江鎮為例,通過構建“收儲中心+網點+臨時堆點”的三級收儲網絡,形成便捷的秸稈收儲體系,實現秸稈快速離田。該鎮以“企業主體,政府獎補”的方式,鼓勵經紀人在鎮中心建立2個秸稈收儲中心,全鎮5個村每個村為1個網點,每個網點下設若干個秸稈臨時堆放點,織成秸稈離田物流網。有了系統的網點布局,秸稈收儲效率大大提高。
有了秸稈經紀人后,農民只管收秸稈,運輸、銷售等環節交給經紀人,秸稈離田利用效率更高。秸稈雖長在農民的田地里,環保卻是全社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