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羅錫文院士:養殖業機械化研究在高校是空白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60年前的1959年,這句話被毛澤東主席寫在了他親自撰寫的《黨內通信》中。由此,也拉開了新中國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序幕。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大荒建三江農業科技園區時強調,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此時,我國已成為農機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
然而,在體量極速擴充的同時,我國針對農業機械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否夠強?國產農業機械能否滿足農業發展需求?我國農機制造和研發能力達到了何種程度?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出路又在何方?
不久前,在江蘇大學舉行的“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重要論述暨紀念毛澤東主席‘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論斷發表60周年報告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上述問題展開了討論。
依賴進口的彈簧
對于我國農業機械的發展歷史,已經深耕農業機械研究近半個世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是很有發言權的。
羅錫文與農業機械結緣是在1970年。那一年,他從華中工學院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并進入貴州省銅仁縣農機廠工作。也正是在那一年,大洋彼岸的美國,科研人員研發出了一項拖拉機動力換擋技術。而我國掌握這項技術,則是在44年后的2014年。此時,羅錫文已經是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了。
中國農業機械化起步之晚,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幾十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其實是很迅速的,也取得了很多成績。”采訪中,羅錫文表示,這種成績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即農機裝備總量增加、結構優化,農機作業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快速發展,以及農機工業和農機產值直線上升發展。
“以農機產值為例,20年前,我國的農機總產值加起來,還比不過國外的一家公司。但現在,我們已經是農機制造和使用大國了。”
然而,“大國”并不意味著“強國”。
在發言中,江蘇大學農業裝備學部執行主任毛罕平表示,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還存在著各類農機產品發展不平衡,裝備無法適應多樣性的農藝需求的問題,很多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環節至今尚無機可用。
毛罕平曾聽國內某農機供應商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此前,該供應商本以為中國的80馬力拖拉機在非洲已經很有競爭力了,但去贊比亞投標時他們才發現,印度生產的某些產品質量都比他們的好,價格也更加有優勢。
去年,羅錫文曾針對拖拉機行業的技術現狀進行過調研。最終結果讓羅錫文有些吃驚:“在拖拉機技術領域,我們還有很多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他說,比如國內拖拉機的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壓力只能達到1600帕,而超過1800帕的系統則都要從德國進口。
“事實上,直到現在,我們的插秧機里面的很多彈簧都還必須由國外進口。”羅錫文說。
- 297312025第五屆中國(江西)農業機械及農業科技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昌順利召開
- 13592關于變更2025第十三屆內蒙古春季農業機械博覽會會址的公告——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工業協會宣
- 131332025西南農機展:丘陵農機、糧油機械、畜牧機械與春耕農機團購節大集結!
- 13064聚焦現代農業!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農機展2月28日盛大舉行
- 12715關于推介2024年設施種植機械化生產主推模式的通知
- 12126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明確存量變型拖拉機年檢審相關事項的通知
- 11967拓展終端 開發渠道 | 500家農機企業5000家合作社300家經銷商的PARTY
- 11838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取得新成效
- 10979農機出口大機遇,澳大利亞農業展有哪些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