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現代農機創新“藍海” ——透視國內農機產業的堅守與創新
每次產業調整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但絕不是簡單的重復。自2015年國內農機行業進入升級轉型期以來,全產業追求探索與創新發展的腳步一刻沒停止,尤其是在銷售規模和利潤水平均進入回落通道的2018年,農機產業發展艱難程度可謂前所未有。
用發展的眼光看,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的交替發展,實質上是創新基因之間的競爭,對任何一家農機企業來說,時代并不賦予機會,只有堅守實業、創新驅動才能創造機會,帶來長久的生命力,才能進入現代農機競爭新的“藍海”,讓我們一起尋找更加嶄新的發展路徑。
品質革命,傳統產業守正出奇
有學者預言,如果說20世紀是生產率的時代,那么21世紀是質量的時代。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消費型社會日益成熟,人類社會對于生活品質和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經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快速工業化,我國已經成為制造大國,但與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需求相比,與主要工業發達的制造水平相比,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要相比,我國制造業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作為傳統工業的代表之一,我國農機產業自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實現了10余年的跨越式超常規發展,2012年農機規模突破3000億元,成為了全球。但是,事物總有兩面性,自2015年開始,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內農機產業大而不強的軟肋也是暴露無異,農機產業進入了升級調整期,整體發展節奏放緩,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升級、調整和轉移。2018年,整體產業發展遭遇新低,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在1%左右,利潤負增長超過兩位數。
直面未來,農機產業品質革命已經迫在眉睫,其中,有兩個關鍵點必須高度關注:一是,內生力塑造。首先要在企業定位上做文章,要找準核心優勢,不管是做傳統產品還是小眾產品,必須做自身擅長的領域,并做到;其次是在產品可靠性上持續改進、提升,一個直白的道理,不管服務怎么到位,產品可靠性不足,也無法讓用戶滿意,如果產品不輕易出故障呢?二是創新推動。首先是技術創新,相對于裝備產業的競爭而言,歸根結底,仍是核心技術之間的競爭,當下,國內農機制造大型化、智能化、高精尖等領域技術壁壘高筑,動力換擋系統、打捆機打結器、采棉機采棉指、免耕精播機種夾等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技術突破、打破壁壘已經刻不容緩;其次是工業設計創新,目前國內農機產業在外觀設計創新上已經與歐美一線品牌毫不遜色,但是在產品結構設計、性能設計、智能化、精量化等設計環節差距較大,需要加速追趕;再次是制造創新。制造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沒有制造,創新的大河就會干涸,我國農機制造在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柔性管理等環節存在嚴重參差不齊,某些核心關鍵環節工藝壁壘尚未突破,提高制造的質量和品質極為關鍵。
經營多元,商業模式無邊界
在國內農機行業發展歷程中,農機人追求創新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不同企業個性化經營模式創新之路亦是馬不停蹄,推陳出新。農機產業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始終堅持為農業服務,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相融合,推進機智融合、機藝融合的升級,才能有效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
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農機企業商業模式變革也隨之呈現出嶄新的形態,總體來看,有兩種模式轉變代表性,其一,由單一“賣產品、賣服務”轉變為“提供解決方案”。農機產業發展之初,諸多企業就是奔著產品去的,這個過程中“三包”維修服務作為產品的有效補充,在推動行業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隨著市場和用戶需求變化,“提供解決方案”正成為了農機企業的經營方向,規模企業尋求提供“農業生產機械化全程解決方案”,一般性企業則聚焦于特定專業領域服務,農機行業經營模式的創新樣板層出不窮,顯示出更加豐富的內涵。其二,由單一的實體業務轉變為“互聯網+現代農機”相結合的產業生態圈。網絡信息社會,農機經營離不開互聯網平臺的助力,實行線上、線下銷售的無縫鏈接和有機融合,已經成為了行業內普遍認可的基本經營手段,與此同時,理念農機企業正在探索以“互聯網+現代農機”來打造“智慧糧倉”,推進農作物種植規劃、激光整地、農機智能化作業系統開發,并通過大數據系統集成應用于農機自動控制、測土施肥等領域,滿足農業生產對提率、減低成本及保護環境的需求,尋找不同規模、不同地域、不同作物、不同經營主體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現代農業裝備需求,令過程管理更加自動化、智能化……按照業內專家的判斷,不需太久,以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為基礎,融合大數據、云平臺、互聯網、3S技術、自動控制等技術,形成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時代將會到來,生態圈經營將無限程度地超脫區域限制,迸發出更大的商業魅力和價值空間。
商業模式創新賦予了傳統農機產業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新業態,正在不經意間刷新著人們對土地、對耕作、對農民、對機械化發展的認知,成為社會進步的代表性符號之一。
科技智能,農機AI前景無限
在信息科技無處不在的今天,智能化變得愈加重要,農機行業亦是如此,從最基礎的GPS定位,到無人駕駛,再到智能化綜合控制平臺,人工智能技術在農機產業的拓展升級代表了行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按照行業概念,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如何讓計算機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勝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人工智能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復雜工作。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對于農機和農業有兩種誤區,其中,個誤區觀念是,農機算不上高端機械品類。其實這種認識是存在較大偏差的,從辯證的角度看,任何一種高端農機產品都是數以百計、千計部件的有機構成,其技術含量不比任何一種機械產品低,近年來,把農機裝備與航天等高精尖裝備作為技術攻克的對象,足以看見,其技術工藝繁雜程度,也可以直接感受到農機裝備升級的重要性;第二個認識誤區是,農民種地擺脫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的辛苦。隨著農機產業升級發展,這種原始勞作正在被淘汰,不僅耕作方式正進入機械化,而且業內不斷探索將無人駕駛、衛星巡航、智能操控等技術與傳統農機無縫鏈接,讓農業更智能、更精準、更智慧、更,讓農民種地變得更舒適。
在與各國農機企業同臺競技的全球化舞臺上,中國農機正在開創著獨居特色的發展之路,相信,不用太久,國內農機將不斷超越,向全球水平看齊,進而實現領跑,相信我們有這個實力,也必須有這個信心!
- 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
- 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冠亞軍東方紅和東風,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黑龍江11大拖拉機有的名氣不大,補貼銷量、主銷機型與價格
- 前三占比超四成,內蒙古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85412024年11月10大輪式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6722冠亞軍東方紅和東風,新疆上半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6153黑龍江11大拖拉機有的名氣不大,補貼銷量、主銷機型與價格
- 16004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425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636前三占比超四成,內蒙古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587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018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899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