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來了!農村土地市場在未來5年將迎來一個爆發期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正式公布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后文簡稱《規劃》),這是繼今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之后,對最近5年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出的具體部署。此次公布的文件對于如何使用農村土地出讓收益明確指出,要“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
此次公布的文件對于如何使用農村土地出讓收益明確指出,要“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文件對此著重指出:“堅持取之于地,主要用之于農的原則,制定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提高農業農村投入比例的政策性意見,所籌集資金用于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此外,還要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此次公布的文件對于如何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做出了明確安排。文件指出:“完善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
文件強調,“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其中,有7大亮點預示著農村土地市場在未來5年將迎來一個爆發期:
部分農村將搬遷撤并
《規劃》提出,要將鄉村打造成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各地要因地制宜對農村布局進行優化。對于部分生存條件惡劣、人口流失嚴重的村落,要進行居民搬遷和村莊撤并,將土地復墾或還綠。這就意味著,優化布局后的農村,將更有利于土地的集中利用,土地流轉市場也將增加一大批地源。
優化農業產區布局
各地要根據自己的農業資源優勢,來構建優勢區域布局和專業化生產格局。比如說東北適合打造成“糧肉奶綜合供應基地”,長江中下游適合在穩定糧油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名優水產品生產”。
換句話說,就是要大力推行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特別是鼓勵“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這些目標,只有加強土地流轉才能實現。
讓農民變股東
《規劃》第十三章第三節提出,要推動農村集體產權轉變為讓普通農戶能夠受益的資產,將集體資產量化為股權,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除了集體資產外,今后農民手里的可變現、可經營的資產還包括承包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這些資產既可以流轉,也可以與工商資本聯合經營,還可以抵押貸款,實現處置自由。而有了確權證書的保障后,農民流轉土地不再有后顧之憂,為土地流轉市場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加大補貼力度
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林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都是“鄉村振興戰略”重點鼓勵的對象。《規劃》提出要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適合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農業項目,并且對規模化使用現代化農業設備的項目加大補貼支持力度,可以預見未來5年農村土地交易的需求量會猛增。
挖掘農業的多重功能與價值
《規劃》第十六章節指出,順應城鄉居民消費升級的趨勢,各地要深入挖掘農業的多重功能與價值,也就是說農業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糧食生產,還要進行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重功能的開發,并且推動農業、加工業、旅游業融合發展。
要挖掘農業的多重功能,就必須優化土地資源配置,需要農村土地交易市場的支持。
支持農業產業園開發
《規劃》第十六章第三節提出,要積極打造農業發展的新載體與新模式,依托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加工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打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平臺載體,推進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和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加快培育一批“農字號”特色小鎮。
創新農村收益分享模式
要在農村加快推廣“土地流轉+優先雇用+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受益+按股分紅”、“訂單收購+分紅”等受益分享模式。
因為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之后,土地流轉將加速,今后農村生產的主力軍將是農場、合作社、農企等規模化的經營主體,通過這些受益分享模式,就能讓普通農戶的利益在土地流轉后也能得到保障。
以上7大亮點,與土流網的發展規劃不謀而合,通過9年的深耕,如今的土流網已經形成從“線上+下線”土地流轉、土地金融服務、政企合作,到園區建設運營、現代農服、農村住宅項目開發的綜合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