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關于農業的8個方向您要知道
未來會有哪些靠科技?大家看
1、農業氣象站
農業氣象站是針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監測及災害監控預警而設計的一款農作物氣象檢測系統,可用于測量風速、風向、環境溫度、環境濕度、大氣壓力、降雨量等多個要素。
有了農業氣象站,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直接訪問數據,并且對參數實施超限報警,方便農業種植用戶科學化管理經濟作物。
2、農業GPS
現代農業越來越機械化,比如利用無人機噴灑農業,這就需要農業GPS。利用GPS技術,配合遙感技術(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做到監測農作物產量分布、土壤成分和性質分布、做到合理施肥、播種和噴灑農藥,節約費用、降低成本、達到增加產量提益的目的。
同時,利用GPS,還能夠將記錄更多的田地數據。比如收割機收割完成之后,關于產量和水分數據就可以形成產量圖并打印出來了。農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哪些作物產量比別的作物好,哪些作物產量穩定。
3、農業機器人
農業機器人是一種可由不同程序軟件控制,以適應各種作業,能感覺并適應作物種類或環境變化,有檢測(如視覺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無人自動操作機械。
機器人勞作與人工相比,有著長足的優勢。首先,機器人可以24小時進行不間斷的勞作,并且一個機器人可以替代3-5個人工同時進行勞作,大大提升了效率;其次,機器人完全是自動化,并不需要人工在一旁監督勞作;再次,機器人都是精密勞作,能夠滿足現代農業高質量、高產量的需求。
4、VR技術
虛擬現實(VR)技術是指創建一個能讓參與者具有身臨其境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的虛擬現實系統。它為人類觀察自然、欣賞景觀、了解實體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演示農作物受病蟲害侵襲的情況、農作物生長的虛擬、農業自然災害的虛擬現實、土地中殘留農藥遷移的模擬等。
7農業大數據
2016年,《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方案》的正式印發。據了解,《方案》旨在運用大數據概念和技術創新農業監測統計工作的思路和辦法,充分發揮各地農業部門及企業、科研單位、行業協會的作用,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的應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
《方案》要求,力爭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結合優勢特色產業,建成若干單品種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并在引導市場預期和指導農業生產中充分發揮作用。具體品種包括生豬、柑橘、花生、馬鈴薯、大蒜、綠葉菜、大閘蟹、普洱茶等8種。
有關專家強調:利用農業大數據進行種植,可以從農業生產到農業市場、農業管理等鏈條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8農業補貼將有重點發放
對于農業這樣一個弱勢產業來說,沒有一個不大力投入的。對于中國來說,更應如此。要改革的是,要讓真正種糧食的人獲益,誰種的多,誰受益。
根據《經濟農村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未來農業補貼將這樣發放:
1、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
《規劃》提出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
解讀:這表明以后支持保護補貼,也就是咱民間俗稱的直補是每個擁有承包權的農民都可以獲得的,就算你不種地了也能獲得,主要是為了保證你的土地不撂荒,不想種也流轉給別人種。
2、補貼重點扶持這些方向
《規劃》提出優化補貼支持方向,重點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傾斜,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解讀:現在補貼越來越有針對性,不再延續以前的大水漫蓋式補貼了,以后會對重點農產品進行加大補貼,也就是形成看不見的手來調控農產品生產,需要的東西我就多補貼點,不需要的東西我就少補貼點,并且會重點扶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
3、補貼方式將變成直接補貼的趨勢
《規劃》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對農民實行直接收入補貼。探索建立補貼與農戶責任掛鉤的辦法。
解讀:這個不是未來會出現的,而是現在就已經開始嘗試實施了,比如現在的玉米補貼,就是這個雛形,雖然還需要完善。但是《規劃》中提到了補貼與農戶責任掛鉤,這非常有可能以后會根據你的產出來獲得補貼。
現代農業發展的未來走向:市場化、智能化、全球化、產業化、區域化、生態循環、融合化。
未來農業的特點:可持續農業發展、多功能與產業融合、優質食品與生態友好、、現代科技武裝、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