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農機托管作業創現代農機服務新模式
今年“三夏”期間,安徽省蒙城縣實施農機作業托管服務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相關主體實現多贏,成為集質量、效益、綠色、暖心于一體的機械化“三夏”。安徽省政府領導批示,要求將此模式在全省予以推廣。
農機作業托管,是以農機合作社為主體、以農機作業為手段、以機代人,有組織地對農戶委托的糧食作物的收獲和下茬作物的耕種進行機械化作業的一種服務模式。
做法: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村推進
蒙城縣農機作業托管模式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整村推進”,主要做法為:
政府推動。在實施托管作業初期,政府的推動至關重要。農機作業托管,是縣農機局2016年受縣內兩個村禁燒典型經驗啟發,總結提煉出來的。2017年“三夏”開始試點,秋季大面積試行,效果顯現。今年“三夏”推進。推進過程中,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部署,分管領導深入一線抓落實。明確縣農機局、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農機合作社的職責,制定工作時序進度和托管工作落實情況考核表,層層落實責任。將農機作業托管列入年度考核。鄉鎮政府成立領導小組,村兩委成立托管工作組。全縣成立了16個督查考核組。縣財政安排了1450萬元獎補資金,驗收合格后兌現。
整村推進。這是優化作業的必要條件。實行整村推進可以實現連片規模作業,加快作業進度,減少作業成本,降低作業價格。少數面積小、當家人在外地打工的農戶,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村、組干部出面協調做工作。今年“三夏”,蒙城縣實現了整村推進全覆蓋。
網格化管理。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按作業面積或村組劃分管理和作業網格,每一個或數個網格確定1名包保干部,明確托管服務合作社,各村、合作社將托管作業機具網格化配置表、托管網格圖等制作成圖板,分別懸掛于村部和田間地頭。明確每個網格機具配置、作業機手,管理人員姓名、電話,實現“人、地、機、管”四結合,落實“以地定機、以機定人、以人定責”的工作職責。做到網格不漏戶,包保全覆蓋。
合同作業。作業前,村委會劃定管理網格、確定托管合作社。與農機合作社簽訂作業協議(合同),明確作業面積、服務內容、質量標準、作業價格。農機合作社與托管的農戶簽訂作業合同,明確作業位置、作業面積、作業質量及作業價格。通過合同明確雙方責任和義務。作業價格根據市場行情,綜合各方面因素,協商確定,各地相差幅度不大。農民留存的合同張貼于墻,作為督查重要內容。
技術指導。這項工作由農機部門負責。實行“三級”培訓,縣農機局對全縣所有鄉鎮分管負責人、農業綜合服務站長、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等共400人進行技術和知識培訓。各鄉鎮對轄區內農機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再培訓。農機合作社對參與托管作業的機手進行培訓。縣農機局把生產放在很重要位置,特別強調,所有參加托管作業的機械,作業前都要做到“五個配備”:5公斤以上的大容量滅火器、20公斤沙子、20公斤水及小掃把、小鐵锨。通過了檢查的,貼上標志,沒有通過檢查的不允許下地作業,確保了托管作業的。
全程監管。蒙城縣托管工作程序嚴謹,每個環節都設置了時間節點。程序嚴謹表現在重過程,過程實則結果實。從托管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兩個方面及時跟進。一是托管的過程監管、考核工作前置。將制定方案、宣傳動員、機具網格落實、作業實施和驗收等5個工作環節量化為相應分值。二是開展不同層級的督查。全縣成立16個督查組,對鄉鎮村督查,全體鄉鎮村干部均有明確的托管工作職責,實現了托管工作的全程監管。全縣還對2800余臺收割機安裝了北斗衛星定位裝置。
驗收獎補。7月上中旬,對全縣“三夏”農機作業托管工作進行驗收復核。鄉鎮驗收。鄉托管工作領導小組對本鄉鎮行政村農機合作社的托管協議、托管作業合同簽訂及履行情況、合作社財務管理情況、作業費用結算兌付等工作進行驗收,對每個村各環節工作、托管作業面積進行公示,申報縣級復核。縣級復核。縣政府組織縣財政、農委、農機等級部門成立復核工作組,依據鄉鎮申報的復核材料,通過查閱村、合作社的托管資料是否齊全,托管作業面積是否屬實;走訪調查托管農戶,收集農戶對托管作業的滿意度。復核通過后,根據得分情況,按10元/畝的標準兌現獎補。
前提:加大投入保障實施
蒙城縣的農機作業托管,建立在兩個堅強有力的基礎前提之上。
一是大中型機械可以基本保障全縣作業需要。蒙城縣地處黃淮海平原,大中型機械是作業的物質裝備基礎。為了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蒙城縣在農機的轉型升級上做足了文章。2016年,除了4107萬元的國補資金,亳州市財政專項投入了2.689億元,縣財政安排了1.16億元,用于彌補國補資金不足和對購置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打捆機、滅茬機、旋耕施肥播種機等農機具的疊加補貼。2017年省局安排蒙城縣國補資金5754萬元。今年“三夏”,全縣投入托管作業的收割機6915臺、大型拖拉機6820臺、秸稈還田機4550臺、秸稈打捆機456臺、玉米播種機2.1萬臺。
二是農機合作社基本可以保障托管需要。農機合作社是托管作業實施主體和載體、組織支撐。有了農機合作社,托管作業才能實施,“人地機結合、收種禁一體”才能成為可能。為扶持農機合作社發展,2017年亳州市財政安排2000萬元對農機合作社機庫棚建設給予90元/平方米的補助,并要求縣(區)1:1配套。今年,全縣參加托管作業的農機合作社251家。對外來跨區作業的機械和少數未加入合作社的本地機械,加入本地合作社。所有的機械都有活干,又集中有序作業。
成效:多方受益三大亮點
蒙城縣首創的農機作業托管模式,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因其成效顯著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其成效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農民增收獲得拓寬新途徑。實施農機作業托管,農戶不再發愁找不到機械干活,且降低了農民種地成本。合作社集中連片作業,價格便宜,其耕種收價格比散機作業,每畝地的作業費可便宜30-40元。常年外出打工的農戶無需往返奔波忙農活。有關部門算了一筆賬:2018年“三夏”全縣農民可直接增收1.5億元。購機需求也由一般農戶轉向農機合作社,即使種糧大戶也無需投資農機,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
合作組織獲得發展新動能。實施作業托管,農機合作社與托管村有效對接,合理配置機械,農機合作社變以前的無序無固定地點的流動作業為現在的訂單式有序作業,實現了集中連片作業,擴大了作業面積,增加了規模效益;效率提高,加快了收種進度,全縣作業時間比過去縮短3天,有更多時間進行跨區服務。作業市場價格低且平穩,避免了惡意競爭,收入不降反升,農機合作社呈現出新的發展前景。
秸稈焚燒獲得解決新方案。實施農機作業托管服務后,農機合作社成為落實秸稈焚燒和隨意堆放最有力有效的抓手,比較輕松地實現了“不冒一處煙,不著一把火”的禁燒目標,農機主打了藍天保衛戰中的這場戰役。“三夏”期間,2015年全縣22個火點,2018年零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