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領航:雷沃阿波斯帶給“三夏”的 “ 智慧”紅利
三夏農忙的號角已經吹響,小麥收割大面積開鐮。收割機在收獲的同時完成智能測產,農民點下手機屏幕,收割機就會按時開進自家麥田,收割機出了問題,通過手機客戶端就能實現一鍵報修......從智能農機、智慧服務、到智慧農業,在雷沃阿波斯的創新引領下,今年三夏快速融入高端智造、共享經濟這些新的經濟形態,描繪出了中國智慧農業的新圖景。
“智慧農機”讓三夏作業更省心
記者近日在采訪發現,如今的三夏早已告別昔日傳統方式,智能化滲透于三夏作業的各個環節。6月5日,在山東省臨沂郯城的一片金黃麥田里,機聲隆隆,由雷沃谷神小麥收割機、阿波斯拖拉機、秸稈打捆機、耕整地機、播種機、植保機械等組成的“三夏”一條龍作業打上了智能化的標簽。從耕整到播種、植保、收割,整個農田作業流程采用導航輔助駕駛,實現了精準作業。
安裝導航輔助系統的雷沃谷神GM80收割機作業后,成片的小麥瞬間被一分為二,籽粒部分匯集到糧倉、秸稈部分被粉碎后平鋪在麥地中間。隨后,雷沃歐豹拖拉機牽引雷沃方捆機緊隨其后將粉碎的秸稈撿拾、打捆,原本散落的秸稈變成了結實的麥秸捆。緊接著雷沃歐豹拖拉機牽引馬特馬克播種機將玉米種播下,雷沃阿波斯拖拉機牽引背負式植保機進行植保作業。整個過程結束后,原來的麥田瞬間變成了充滿希望的玉米地,周邊的種植戶們次見到智能化作業,高興地合不攏嘴。
機手陳師傅今年新買了一款被稱為麥收“新明星”的GM80雷沃谷神收割機,它與以往收割機的不同在于安裝了集作業指揮調度、產品大數據動態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終端設備,滿足了陳師傅對收割機智能化的需求。陳師傅說,“我今年新買的這臺車看中的就是它的智能化,不僅可以幫我實時定位,我通過駕駛室里的電子屏幕就能看到收割機滾筒的轉速、發動機運行情況等數據,這樣一旦收割機有異常情況能及時發現,防患于未然。我手機上還安裝了雷沃農機管家APP,農活、服務、配件都可以找到,車輛出現狀況還能一鍵報修,我今年麥收作業心里不慌了,所有問題廠家都替我們想到了。”
雷沃重工阿波斯網絡科技事業部副總經理杜猛告訴記者,“將車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這些技術應用在生產農機、設計農機、銷售農機流程中,初衷就是想為客戶提供操作農機的信息支持,比如說收割機提前預警、收割機作業量、作業質量怎樣等,這些信息都能直觀的、快速的提供給客戶,通過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后能夠提供更優質的產品給客戶,讓越來越多的客戶體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
杜猛說,目前每一臺出廠的雷沃阿波斯農業裝備產品都配備了智能終端設備,車輛位置和車輛狀態信息能實時發送到雷沃阿波斯智聯云服務平臺,該平臺將根據用戶需求把收集到的數據打包成適合自己使用的產品,例如雷沃農機管家、農機合作社車隊管理系統等應用軟件提供給客戶,以滿足散戶、農機大戶等不同客戶的需求。
作為農機合作社來說,以前是小規模作業,雇傭親戚就可以,隨著農機數量的增多,現在雇傭的機手多了,就需要規范化的管理。現在通過農機合作社車隊管理系統,管理者可以在家里喝著茶,只要點開手機或電腦上的車隊管理系統軟件,就能夠清晰地看到作業車隊每臺機器的作業實況,其中包括作業面積、機器運轉時間、燃油使用情況,以及車輛所在位置與作業軌跡等信息。管理者可以掌握車隊的實時信息,從而更有效地管理車隊、分析性能,這對于管理幾十臺上百臺機器的農機合作社管理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智慧農田作業解決方案惠及種糧農戶
之前種田都是靠天吃飯,天氣等條件變化對種植的影響很大。種植戶判斷土壤濕度、施肥量、藥劑都是全憑經驗,不知道種植的小麥、玉米到底缺不缺水、肥。而今年在山東省三夏農機化生產現場會,很多讓人“驚呆”的黑科技現身田間地頭。
記者了解到,在現場作業的雷沃收割機加裝了測產裝置,在收割機作業的同時采集作物產量和濕度信息,通過采集到每塊地的產量信息,從而生成一張收割區域的產量分布圖和作物濕度分布圖。通過這張圖就能了解到哪塊地比較貧瘠,哪塊地比較肥沃。讓種植者更地了解現場和作物情況,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農藝決策。
除此以外,在拖拉機或自走式植保機上安裝作物含氮量檢測裝置,在田間管理作業的同時就能了解到作物長勢情況。農藝師綜合測產裝置、作物含氮量檢測裝置收集到的產量分布圖、濕度分布圖、作物長勢分布圖及其他數字化農田地圖等信息,編制成一張“圖”。將這張“圖”輸入到安裝自動變量施肥系統的農機上,進而指導農戶科學施肥、澆水、噴農藥等作業,而不是整個地塊不管是否需要,都施用同樣的量。
從農事管理來看,如果能夠把作物的生長情況過個記錄,把生產過程的相關信息通過技術手段處理好提供給農藝專家進行處理,這是設計農藝流程、做農業生產規劃的出路,這也是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節水節肥節農藥的基本保證。這不僅節約了種植戶的成本,同時也是減少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杜猛說,“我們通過信息化手段給用戶提供服務,除了管理農機之外還可以服務農田。將從事農業所需要的信息都提供給客戶,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數字化。同時還節省了種植戶的開支,實現了農田生產能力和盈利的化。通過變量施肥,一年可為種植戶節約50%的化肥投入量,提高農作物5%的產量。舉例來說,用戶種植規模達1000畝,小麥、玉米輪作,畝產小麥800斤,玉米1200斤,年追肥施用氮肥100元/畝,通過變量施肥的話一年將節約5萬元的化肥投入,增加8.6萬元的糧食收入。”
種植大戶李老師深有感觸,“以前,我們判斷土壤濕度、施肥全憑經驗,不知道農作物到底缺不缺水肥、缺多少,現在通過這些智能設備,就能根據檢測數據科學澆水施肥,有針對性地控制澆水量和施肥量,一年在澆地施肥的費用上就能節省不少開支,我對“智慧農業”的前景非常看好。”
“滴滴”一下實現作業撮合
目前,互聯網+可以說是滲透到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今年三夏,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通過互聯網預定農機,很多機手也通過雷沃農機管家APP找到商機,通過類似于“滴滴打車”的手機APP,麥收的時候將農機作業的需求方和提供方撮合起來,為種植戶和機手提供及時的信息匹配,大大節約了成本,機手能提前規劃好作業路線,種植戶也能確保有機器將糧食及時收回去,實現顆粒歸倉,避免農忙的時候找不到機器造成糧食損失。
今年,安徽省阜陽的董傳偉就像預約出租車一樣“滴滴“一下,”聯合收割機就開到了他的地里。董傳偉種了一百多畝小麥,今年通過互聯網發布作業需求信息,接著就有周邊的農機手來“搶單”,他從網上預約了4臺收割機到地里收割,機器來回穿梭,不到一天的時間小麥就收割大半,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董傳偉說,“以前我都是到路口上去攔收割機,今年不需要攔了,我選好了需要的收割機,把合同簽好,等著收割機來就行了,解決了我的一大難題。往年由于天氣、價格、機型等原因,看著熟透了的小麥一直得不到及時收割很是著急。今年通過互聯網平臺簽訂了收割合同,并與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進行收割拋灑和粉碎,享受到了網約收割機的便利,我這一百多畝地,兩到三天基本就收割完畢,在雨季到來之前就能晾曬好入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