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營銷,有經驗,看看年輕人怎么“玩轉”春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廣袤農村由此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如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通過今年的春耕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在政策引導和效益吸引下,春耕的主體已經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越來越多的職業農民、歸鄉青年、返鄉創業大學生成為春耕的新生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職業農民成為農業發展帶頭人
李海平是陜西楊凌的職業農民。作為一家果蔬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他種植的葡萄和獼猴桃,不僅種類多,灌溉和施肥方法也不一樣。為了提高葡萄品質,他專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對土壤進行檢測,然后按需為果苗“定時喂養”。
科學種植造就了水果的高品質,李海平的水果價格堅挺、銷售火爆。“現在,合作社60%的水果都走高端市場,一個大棚一年可以賺12萬元。現在售苗成了又一大收入增長點,快趕上賣水果的收入了。”李海平說。
像李海平一樣,職業農民在楊凌已經超過1萬人,越來越多的職業農民成為當地農業發展帶頭人。今年起,我國每年將培育100萬新型職業農民,制定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人才培訓政策措施,引導激勵各類人才到農村大顯身手。
春耕時節,不僅是職業農民投身其中,不少青年人也看好農業前景,成為春耕的新生力量。
26歲女孩投身農業與無人機結緣
在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哈密,26歲女孩戎夢雅正在給學員進行植保無人機的技術培訓。2016年,英國留學歸來的戎夢雅創辦龍航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與無人機結緣。戎夢雅介紹,一臺無人機一天能給五百畝地打藥,相當于15個人力加兩臺大型拖拉機一天的工作量。再過一個多月就要進行棉花病蟲害的預防,無人機將大顯身手。
截止到2017年年底,戎夢雅的公司一共植保了大概十多萬畝土地,每年服務一百多戶農戶。
而許多返鄉創業的青年不僅為農民帶來新技術和社會化服務,還改變著傳統春耕的種植模式和經營結構。他們懂營銷,有經驗,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引導小農戶分享現代農業的紅利。
“青年農場”場主助農戶增收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下埠集鄉,“青年農場”場主李鵬輝正在進行機械化深耕。2016年,李鵬輝成立江西睿賢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農場,以、節假日農事體驗等特色項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同時,李鵬輝結合互聯網預付費、訂單化的模式,讓農戶與消費者點對點連接,分散種植風險。在他的帶領下,當地200多戶農戶走上了致富路。
對接外面的市場、資金、技術,對接好當地的農戶,李鵬輝要求大家全部按照城市市場的要求去種植,農產品質量提升,農戶的效益也很可觀,每戶平均每年收入大概在8-10萬元。
春耕正當時,四面八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來趕赴這場“春天的約會”,他們緊跟新時代新思想,正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在希望的田野里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