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種植規劃大調整,和咱農民息息相關!
農業農村部發布《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對未來5年種植結構、品種、區域都作出重大調整。本規劃調整的主要作物為糧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飼草作物,規劃期為2016-2020年。也就是說,未來5年種什么?怎么種?在哪種?這些問題都將與我們農業人息息相關。
全文共1萬余字,而系統地對未來5年種植結構、區域、品種等作出了部署。
1、調整目標
種植業結構調整的目標,主要是“兩保、三穩、兩協調”。
“兩保”,即保口糧、保谷物。到2020年,糧食面積穩定在16.5億畝左右,其中稻谷、小麥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8億畝,谷物面積穩定在14億畝。
“三穩”,即穩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給水平。到2020年,力爭棉花面積穩定在5000萬畝左右,油料面積穩定在2億畝左右,糖料面積穩定在2400萬畝左右。
“兩協調”,即蔬菜生產與需求協調發展、飼草生產與畜牧養殖協調發展。到2020年,蔬菜面積穩定在3.2億畝左右,飼草面積達到9500萬畝。
權威發布:未來5年種植規劃大調整,和咱農民息息相關啊!
2、未來5年種植結構調整主要任務
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結構、生產生態協調的區域結構、用地養地結合的耕作制度等,其中在品種結構方面,規劃提出,將優先發展高蛋白大豆等優質農產品,積極發展高淀粉馬鈴薯等加工型專用品種,發展特色農產品和有地理標識的農產品,為消費者提供營養健康、質量的放心農產品。
在糧食作物結構方面,規劃提出重點發展水稻和小麥生產,優化玉米結構,到2020年,玉米面積穩定在5億畝左右,重點調減北方“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5000多萬畝。
權威發布:未來5年種植規劃大調整,和咱農民息息相關啊!
3關鍵問題:未來5年,種什么?怎么種?
一萬余字到底說了什么?絕不僅僅是文字表面的信息。這些文字的背后透出這么幾個意思:
(1)種植結構調整
從調整背后,我們可以看出,未來種植結構將傾向于高產作物,重點發展馬鈴薯、雜糧等項目,并且加大對二產加工業的發展。
(2)更重視經營能力
很多人在選農業項目時感到迷茫,往往聽人說某某項目不錯,于是自己也跟著去做。但結果同樣的項目,人家賺到錢了,你卻沒賺到。
是項目不好嗎?當然不是。這就是模式問題。模式是啥?就是經營方法。比如,同樣在一條街上開飯店,有賺錢的也有賠錢的,為啥?就是經營的問題。
(3)補貼力度加大
產業的調整,必然伴隨著政策資金的進入。那么,這對于農業經營者來說(無論是合作社、公司、種養大戶等,還是普通農戶),獲得補貼的幾率更大,獲得的資金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