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備肥忙,為何復肥市場如此冷清?
環保壓力持續,復合肥有部分企業受此影響還不能開工,地產肥近期陸續加緊開工鋪貨。近期鋪向下游的肥料仍舊是前期的貨源,鮮有新單交易,按照往年的備貨進程,本應在年前進入二級批發商環節的市場遲遲未展開,銷售環節嚴重滯后,下游經銷商觀望情緒不減。
下游鋪貨進程緩慢
部分企業繼續執行前期訂單,新單交易寥寥,受價格連續波動的影響,下游經銷商觀望依舊。據魯西集團遼寧省大區經理郭紅衛介紹,按照往年的備貨進程,下游今年推遲了2-3個月。他說:“近期下游才有詢價議價,遼西地區市場才剛剛開始,與去年相比,下游整體備貨時間推遲了1個月左右,而與3年前相比則推遲了2-3月。年前二級經銷商本應開始拿貨,但是今年沒有動靜從而影響到了一級批發商開年的新一輪拿貨。直到正月十五以后,包括農民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詢價的。”
地產肥開始充斥市場
復合肥正規廠家的大部分貨量雖然仍舊在一級批發商庫存內,但是渠道內整體貨量緊張;摻混肥在東北地區的銷量連年升高,且摻混肥受環保壓力最小,其在年后開工率驟升。郭紅衛表示:“市場上的價格比較混亂,既有年前未漲價的貨,也有漲價的貨,還有地產肥的貨,且地產肥普遍價格都低得離譜,也拉低了市場整體的價格,僅僅一袋肥料就相差幾十元。”關于當地的貨量情況,郭紅衛說:“當地儲備量較往年整體上有所減少,下游經銷商也能感到缺口,但是仍舊不敢多備貨。一是資金問題,前期鋪貨進程滯后影響到了二輪備貨的資金;二是地產肥的正在填充市場,批發商們無法計算出缺貨的數量;三是價格的混亂也使得下游經銷商對價格體系無法掌握,怕后期新單賣不上價。但是地產肥的產能是有限的,市場有缺口是肯定的。”
農民需求普遍減少
農產品這兩年的價格都不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非常低迷,對農資的投入也越來越少,即便是糧食補貼都能到位,也無法緩解糧價低帶給農民的種植打擊。他們一方面減少用量,一方面購買更便宜的化肥,即便他們知道價格高一點的肥料更好用,補貼不足以刺激農民增加對農資的投入。郭紅衛表示,當地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花生,往年玉米價格在0.8-0.9元/斤,花生的價格在2.8-3元/斤,而去年玉米收購價為0.6元/斤,花生的價格2.2元/斤,農民沒有賺到錢,現階段玉米價格接近0.9元/斤,漲價的原因是因為農民手里的糧食都低價賣了,他們并沒有因為此次糧食價格調漲而受益,相反經過一年辛苦勞作而收獲甚少而備受打擊。
市場進程嚴重滯后的原因無非就是兩個:一是今年的市場價格波動大,經銷商謹慎操作不敢動,二是農產品的價格都不高,農民對農資的投入低,能省則省。農民不動,基層經銷商也只能等待,且資金回籠問題在今春更加嚴重。此外,就是農民買肥的盲從性,鄰居家買什么肥料便宜容易帶動他們隨流購買,大家都有“反正也不是一家上當”的心理。上游因成本而漲價,下游也因種植成本而抵觸,東北的春耕市場轉瞬即逝,至多銷售到4月底,而年前還有很多經銷商沒有拿貨,市場貨量仍舊有潛在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