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現代農業的發展道路到底有何意義?
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機總動力接近10億千瓦,較2012年增長了23%左右,農機裝備結構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高性能、大馬力、多功能的作業機械擁有量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農機作業化水平也進一步提高,農機作業由耕種收環節向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拓展,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農產品粗加工等領域延伸,2017年我國農業種耕收綜合管理達到66%以上。
但在一些農業機械化還不是很發達的地區,由于農機沒有得到廣泛使用而導致收成受損的事情也不在少數。
同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位于長沙縣金井鎮,于2014年成立。合作社股東張旭良透露合作社成立之初,當年收割的早稻被雨水淋濕,谷子發了芽,只能以低價售賣,算上成本,每畝虧損了200多元。“我們幾個股東一分析,認為沒有農機設備,基礎設施不完善是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張旭良說。
農業生產這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如果一時沒把握好天氣的變化,很容易造成損失,此時農業機械就派上了大用處。農業生產除了靠天吃飯,還得順應農時,何時該播種,何時該收獲都有時間限制,錯過了農時,就容易造成損失。因此,很多地方認識到這一弊端后,都極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技術,力求走上現代農業的道路。
同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當時政策的扶持下,購買100萬元農機設備,可獲的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財政補貼各30萬元,合作社只需投入40萬元。于是5個合伙人每人湊了8萬元,一口氣買了4臺烘干機、1臺拖拉機、1臺插秧機、2臺收割機、2架植保無人機,正式走上現代農業的發展道路。
在當今勞動力稀缺的現狀下,以及土地流轉和農業托管等生產形式的出現,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道路才是未來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形式,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有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升農民收入。